“这吃饱水的稻谷就是不一样,一串串都长满了,圆鼓鼓的。”近日,在安顺市镇宁自治县丁旗街道红星社区,村民张学凯正绕着自家近3亩的稻田,仔细查看稻谷长势。抬眼望去,混凝土建设的沟渠,沿着稻田的排布蜿蜒穿梭,将1.1公里外的龙潭口泉水引入一块块稻田,张学凯和当地水务局的工作人员脸上满是笑意。
2024年,在国债资金的支持下,安顺市按期完成6个中型灌区项目建设,新增恢复、改善13.44万亩耕地灌溉条件。
红星社区是镇宁自治县蜜蜂中型灌区5个二级灌区之一,该中型灌区通过新建输水管网、渠道,配套各类闸阀井、控制闸门等设备,新增恢复、改善灌面1.95万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88提高到0.6,年新增节水能力205万立方米,年新增粮食产能357万公斤。
“以前是土沟,渗水严重,水还没流到田里就没了,我们只能从河沟抽水浇地,现在水直流到田边,种地太安逸了。”新修的混凝土渠道替换年久崩塌损坏的土渠引来好水,村民张学凯近3亩水稻种得十分舒心,他计划明年要借助这好水在稻田里养鱼增收。
把地种安逸的还有安顺市平坝区平坝十字中型灌区的农户。2024年,平坝十字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通过建水池、拉通输水管网等,将水库的稳定水引至田坎边,1.32万亩耕地“喝上”自来水。
“以前只能自己到河里抽水灌,现在水稻也和我们一样‘喝’上了自来水。”望着金灿灿的水稻,69岁的平坝区十字乡麦翁村村民张品奎拧动田边的水管阀门,汩汩水流便朝田里倾注而下。
“这水是从5公里外的石朱桥水库引过来的,覆盖这片627亩耕地,全程自流。”平坝区水务局水资源管理中心主任罗文明介绍,通过灌区建设,现在十字乡的耕地既能“喝上”老营水库的水,也能“喝上”石朱桥水库的水。双水源的保障,助力平坝十字中型灌区新增灌溉面积6136亩、改善灌溉面积7064亩,覆盖区域水稻亩产量均较之前提高约100公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引来稳定水浇地,还得精细化管理好。沿着蜿蜒的麦翁河驱车而上,水稻、烤烟、大葱、黄瓜等正长得郁郁葱葱,田地间一座座智能远传水表直立路旁。“这是为我们节水高效农业准备的,主水管安到地里,水表、流量计都装好了,就等大户或者公司来发展农业产业了。”罗文明介绍,排布灌区的389座智能远传水表可实现电脑端远程一键开关供水,省时高效。
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创造条件发展经济作物,不仅让农户“仓禀实”更能“腰包鼓”。穿行在海拔1200多米的安顺市内,目之所及皆是秋收的味道。安顺市水务局安西灌区管理处处长谢国勇表示,将继续积极努力争取各级资金建设灌区,并大力帮助指导灌区运行管理单位管好用好水利设施,全力为农作物种植做好供水保障。(记者 向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