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9月15日电(卢志佳)时下,“中国火龙果之乡”贵州省罗甸县的广袤山地一片“火红”,全县3万多亩火龙果正陆续挂果,各个种植基地里,果农忙着向全国的消费者输送来自山乡的甜蜜味道。
近年来,罗甸县着力把火龙果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点产业来打造。一方面通过生态种植、科技管护做优产业品质;另一方面通过宣传推广、拓宽渠道做强产业品牌,双管齐下推进火龙果产业“长红”,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罗甸县果农在采收火龙果。(罗甸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从种植端构建产品力
好山好水出好果。罗甸县素有贵州“天然温室”之称,得益于低海拔、高湿度的气候特征,加之红水河与高原千岛湖的水系滋养,罗甸出产的火龙果以果形饱满、色泽红艳、果香浓郁著称。
好果还需良法种。罗甸县农业部门近年来不断加强火龙果产业技术服务,按“小规模、标准化、精细化”的管护原则,指导种植户根据火龙果各生产管护阶段,做好果园提质增效工作,做到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确保老果园提升生产效益,从种植端构建罗甸火龙果的产品力。
陈乾坤在基地内采收火龙果。新华网 卢志佳 摄
位于龙坪镇板庚村的蜜宝火龙果种植基地,是罗甸县打造的生态化栽培示范基地。基地在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的资金、技术的帮扶下,火龙果生态化栽培近200亩,并带动板庚村种植1200亩。
蜜宝火龙果种植基地负责人陈乾坤介绍,为提高火龙果品质,基地在种植过程中施用酵素、沼液等有机肥,这样可以有效改良土壤,促进果树健康生长,使果品的甜度更高。“另外,我们基地还采用防虫网、粘虫板等物理防虫、灭虫设备防治虫害,采用人工方式除草,是真正的生态化栽培。”
而在沫阳镇兆丰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一套“草—畜—沼—蚓—禽—果—蜂”的循环,构建起了更为巧妙的农业生态。“我们在空中养蜂,有利于火龙果花授粉;在地上养鸡,它们可以在果园里除草捉虫;在地下我们还养蚯蚓,可以达到疏松土壤的效果。”基地负责人李才华介绍。
蜜宝火龙果种植基地通过LED灯补光催花。新华网发(刘佳鑫 摄)
要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就要提高火龙果的产量和质量。为此,蜜宝基地在农技人员指导下,采取了A型支架种植、配套建设水肥一体化、夜间补光等措施进行老果园改造,实现了果园的提质增效。“通过LED灯模拟日光促进光合作用,我们将火龙果年开花次数提升到12批次,比普通方式种植的增加3至4批次,亩产可以提升30%。”陈乾坤介绍。
在销售端塑造品牌力
优秀品质是塑造农产品品牌的根基,经过多年品种迭代优化,加上绿色生态的种植标准管控,罗甸火龙果的口感、糖分都达到上佳品质,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双重认证。
“今年是火龙果产业品质提升年。”罗甸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政府通过加大农业设施投入提振农户种植积极性,在重要产业基地配套防冻设施、水肥一体化系统、太阳能杀虫灯等。通过技术改进促进果品提质增效,用差异化品质提升罗甸火龙果价格,确保“罗甸火龙果”产业和地标品牌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罗甸县果农在采收火龙果。(罗甸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围绕品质做品牌”,是众多火龙果种植企业的核心理念。
“我们深耕现代有机农业,坚持名特优产品标准。”李才华介绍,2024年,基地获得了农业农村部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证书”,这让基地生产的精品果更受市场青睐,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市场销售渠道畅通,需求量远超产量。
“‘不用一粒化肥,不用一滴除草剂’,这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品牌形象。”陈乾坤认为,罗甸的山多地少的特点,意味着火龙果产业一定要围绕“精品+特色”做文章,才能和其他产区的火龙果形成竞争优势。
市场表现是对品牌价值的最好背书。“现在罗甸火龙果的批发均价在6元左右,今年全县火龙果预计产量3.9万吨,产值有望历史性突破3亿元。”罗甸县农业农村局果业中心主任奉皇书认为,良好的市场表现还离不开长期的品牌推广,罗甸一方面通过举办火龙果节、推介会等方式增加品牌曝光率,二是宣传部门发挥新媒体优势,长期跟踪报道火龙果生产的全流程,全方位呈现种植端优良的品控,帮助罗甸火龙果积累了在高端果品市场的口碑。
为更好地推广“罗甸火龙果”品牌,罗甸县还充分发挥县域省级直播电商示范基地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开展电商培训工作,积极培育直播带货业态,推动罗甸火龙果通过电商平台从基地走向全国市场,提升品牌触达率。
“现在传统市场的批发做得比较少了,像我们现在采收的这批果子,主要是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销售,3万斤果子3天就可以卖完。”陈乾坤说。
7月底,贵州山中来物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直播团队就入驻罗甸各个火龙果基地进行直播带货,在公司直播团队负责人管毓运看来,深入基地开展直播带货,既可以让广大消费者直观感受火龙果采收乐趣,也可以实现罗甸火龙果优良品质的可信传播,无形中提升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