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收益32.7万元,2024年收益40.3万元,今年收益已有70多万元了,有望突破80万元。”走进德江县平原强村富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产品展示大厅,总经理喻勇一边泡茶推介产品,一边很有成就地介绍着,公司不仅带动全镇15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稳步增加,各茶叶合作社以及茶农群众收入都有了较大增幅而且势头喜人。
细核摆放在桌面上一张张转账的票据和分红的清册,内心不禁涌起一个个问号。作为一个新兴的集体企业,经营的内容是什么?增收的方法是什么?实干的动力是什么?
看着展厅货架上陈列着“黔北平原红”“黔北平原白”等多款公司的新品茶叶,仿佛看到了自公司成立至今的发展历程、创新做法和美好前景。

选定项目:锚定发展方向
公司到底做什么?这是德江县平原强村富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前,平原镇党委、政府几度深层次思考的问题,只有精准把向,才能行稳致远。
平原有什么、缺什么?17000亩白茶基地,年产茶青150万斤,却没有能代表平原地方属性的茶品牌,且茶青还有面临滞销、茶农收益不稳的尴尬困境,这是平原镇党政联席会上多次摆出的客观事实。
“做响平原茶品牌,升级平原茶产业,增加平原茶收入,实现平原全面振兴发展。”平原镇党委书记张丹丹说,这是党政领导班子几经商讨为强村富民集体经济实体把的向、定的调。
2023年5月,德江县平原强村富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很快,平原镇整合上堰等多个村财政项目资金,开工建设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茶叶加工车间和茶青交易市场,公司所属农资经营店、劳务承建业务率先迈开脚步向前而行。

“2023年,我们主要靠承建茶叶基地中的以工代赈工程项目等营收194.3万元,收益35.7万元。”喻勇介绍说,这为后来在茶产业提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初,每日能加工15000斤茶青的茶叶加工厂建成。由于没有自己成熟的加工技术,在平原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公司采取“租厂房学技术”的捆绑做法与浙江茶商老板合作。
“浙江茶商就地收购加工最大的好处是稳定了茶青收购价格,这让全镇800多户茶农受益。”水车社区种茶大户牟飞介绍说,2025年茶青120元一斤持续3天,100元一斤持续7天,比2023年、2024年收购价更加稳定。这让多年处于亏损的他在2025年小赚了30万元。
稳定的茶青价格提高了全镇茶农加强基地精细管理的信心。同是水车社区的牟晓容,她家虽然只有1.98亩茶园,通过细心管理,今年茶青收入达到两万余元。采访时,她毫不保留地介绍起了她的管理绝招。
走在台头村、南坪村、水车社区的茶叶基地里,处处是茶农精耕细作的身影,群众的统一行动有力证明了平原镇为强村富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的把向是正确的。
统一标准:提升茶园质量
“安吉的茶商年年到我们平原来收购茶青,说是我们平原的白茶品质不赖,这才是我们平原最难能可贵的资源。”张丹丹说,强村富民公司首要的职责就是组织茶农守好这个金字招牌,搞好白茶基地的绿色生态化管理。
的确,好茶不仅要有好的加工工艺,更要有优质茶园茶青。德江县平原强村富民集体经济发展公司一开始就把组织自己的技术团队作为关键来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为了统一标准统一步骤做好全镇茶园的标准化管理,公司一方面与贵州格润惠通公司合作,统一采购生物科技设备对茶园进行管理。另外建立茶农信息沟通群,采取定期分片进行的方式,由技术团队人员对茶园生长情况进行巡查,确保基地管理降成本,茶青品质产量两提升。

8月22日,牟飞从公司农资门店一次性采购2200元的生物药剂,对他家160亩茶叶基地进行一次全面的防范管理。他说:“公司推介的农资用了才知道好。”
8月25日,南坪村的茶农牟真君说:“不是他们来巡查及时发现,我这茶叶明年可能减产一半。”原来,当日喻勇一行带着团队人员到南坪村茶叶基地上进行日常巡查时,发现他家的茶林里还存在几种飞虫,牟真君知晓后马上对茶园采取及时防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公司在学习技术、总结经验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成果的分享。8月27日,公司组织人员到牟晓容的基地上拍摄她精细化管理的做法,通过短视频形式让“晓容”管理法在全镇推广开来。
目前,平原镇推行绿色防控体系管护茶园5000亩,打造生态茶园13个,实现了茶青亩产提升10%以上。今年,牟真君5亩茶园收入3.5万元,每亩增收在500元以上。
创建品牌:增加收入总量
“外地的茶商把我们平原的茶青收去加工后,换上他们自己的品牌,价格就要涨几倍。”平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曹勇说,创建品牌是德江县平原强村富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的必由之路。
去年春,在镇党委、政府指导下,公司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级侯彦双大师工作室达成合作协议,礼聘侯彦双国家级制茶大师为首席专家,研发属于平原特有的特色茶品牌。
在团队的集体攻坚下,很快开发出“黔北平原红”红茶系列产品。“以前茶青只能在清明前后有人收购,我们的红茶系列开发后,全镇茶青下树率明显提高,白茶产业链条得到延伸。”平原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杨乐说。

作为侯彦双教授的学生,杨乐还是公司技术团队骨干成员,他在2024年贵州首届“夷州杯”民间斗茶技能(手工制茶)大赛中让“黔北平原红”斩获铜奖,开启了平原品牌的发展,叩开了大门。
今年,公司依靠自身技术团队生产出系列白茶600斤、系列红茶400斤,吉白一号在第五届“端午安康”全国硒水鉴茶大赛中获银奖,在第十届亚太茶茗大赛(绿茶组)中获银奖。系列红茶在市场上以克为单位进行销售,受到了大众欢迎。
这些天,公司正忙着按照“4321”分配模式进行2024年度的效益分红(收益的40%作为村集体经济分红金、30%作为公司滚动发展金、20%作为公司管理层激励金、10%作为公益事业服务金)。“去年上堰村分得最多,债权股和资金股共分得7.16万元。”喻勇说,他们几个公司管理层今年的资金股和激励金加起来每人有近4万元的分红,加上自己村干部工资年收入接近10万元。
累了有盼头、苦了有干头,这是公司管理层几个干部累并快乐着,苦还实干着的动力所在。根据目前的收益看,2025年公司收益有望超过80万元,15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分红将达30万元。(冯胜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