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党员朱云的“爱心专线”:义务教学点亮乡村学堂-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09/10 18:49:39
来源:南明区融媒体中心

退休党员朱云的“爱心专线”:义务教学点亮乡村学堂

字体:

  在南明区永乐乡永乐村,每个周末都会准时出现一个执着的身影——退休的区财政局干部朱云。她原是永乐乡永乐村驻村队员,自2023年6月驻村工作结束,她告别了“驻村队员”的身份,但退休不褪色,她把心留在了永乐村的孩子们身上。从2023年2月开始,她免费为村里的孩子们开设寒暑假英语课堂,将知识的星火与无私的爱,持续播撒在这片她深爱的土地上。

  “格”物穷理:为希望量身定制阶梯

  第一堂英语课就让朱云心头一沉:十二个孩子,竟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孩子们底子薄、基础差,但朱云没有退缩,反而激起了她的责任感、使命感。

  她深知,千篇一律的灌输只会扼杀萌芽的兴趣。她沉下心,认真“格”物:研究教材——当2024年初一新教材词汇量陡增,她敏锐地在暑假为小升初学生加课,提前铺设缓冲带;研究孩子——她既洞察9至15岁孩子的共性心理,更珍视每个生命的独特棱角,目光如炬又心怀柔情;研究家庭——她走进院落,了解每个孩子背后的父母与境遇,让每一次沟通都带着理解与温度的基石。

  朱云为孩子们量身打造学习计划,她根据孩子们的基础情况分班,巧妙设计玩乐课堂寓教于乐,不仅对孩子们精准滴灌,同时也极大提升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几年下来,学生们从最初的三、四、五年级升到六、七、八年级,从原来认不全英文字母,变成了自信开口英文交流的小能手。

  “物”励童心:小零食里藏着大智慧

  朱老师对孩子们的爱不仅流淌在知识传授的专注里,更藏在她那些充满智慧的“小心思”中。她深谙“物”的激励力量,坚信一颗糖果、一块饼干,都能成为撬动学习热情的支点。

  每次上课前,朱云的背包里总是装满各种小零食。这些不仅是课间的能量补给,更是她精心设计的“荣誉勋章”——奖励课堂游戏中的敏捷思维,嘉许学校测验里的优秀表现。她把小小的激励变成了一场充满期待的仪式感。

  她的“心机”远不止于此。当得知有三个孩子都想吃鸡腿时,她特意只买两只。“物以稀为贵”,这小小的“缺口”瞬间点燃了孩子们专注的火花——为了赢得奖励,他们全神贯注、你追我赶地投入单词记忆的竞赛中。一只鸡腿的诱惑,被朱云点石成金,化为激发潜能、培养良性竞争的催化剂。孩子们在笑声与“较劲”中,学习效率悄然提升。朱云用最朴实的方式告诉孩子们:勤奋,本身就可以如此甘甜;努力,终将被看见和犒赏。

  “致”力于境:天地万物皆成课堂

  朱云的课堂从不设限。村委会的会议室是主阵地,但她“致”力于创设多元情境,注重激活孩子本身的动力。

  于是,永乐村的田野果园、飘香的咖啡馆,都曾回荡过孩子们诵读英语的清脆童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充满好奇心。”朱云如是说,“带他们到不同的环境,可以让他们摆脱单调枯燥。” 她将课堂搬到自然怀抱,让孩子们在泥土芬芳与枝叶光影间触摸知识的实感;她带孩子们走进城市咖啡馆,一块牛排的滋味,连接着乡村与外部世界的憧憬,悄然拓宽了孩子们心灵的版图,无声地为他们描绘着“为什么而学”的未来图景。

  她的课堂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游乐场”。游戏融入教学,让语法、词汇在趣味盎然的互动中生根;课间十分钟,热爱运动的朱老师会带着孩子们跳绳、跑步。她深信运动激发的活力是学习的最佳催化剂,身体的舒展能唤醒思维的敏捷。

  “知”行合一:照亮前路的心灯

  朱云的“野心”远不止于分数。在“知”的层面,她目光如炬,直指核心:“要培养孩子们知道学习的方法、知道学习的意义、知道人心需向善。”这朴素而深刻的“三知道”,是她这位义务英语老师的灵魂灯塔。

  她坚信,求知的过程本身应饱含快乐,孩子的兴趣需要精心引导与培育。在她看来,为师者的使命,是“传如何做人之道,授快乐学习之业,解虚无迷茫之惑”。无论孩子们将来身在何方,从事何种职业,她内心最深的期许是——“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份沉甸甸的嘱托,如春风化雨,浸润在每一次耐心的讲解、每一个鼓励的眼神、每一次关于善良与责任的言传身教中。

  这份不求回报的付出,也曾引来不解的目光。有人问:“退休了,还自掏腰包来回奔波、买零食、带孩子们吃喝,图什么呢?”朱云的回答平静而有力。她忆起在博物馆瞻仰为新中国奠基而献身的英烈事迹时,内心曾涌起的澎湃激流:“心潮激荡、感触颇深,我认为作为党员的我做的这些实在不足挂齿。”党员的身份于她,是融于血脉的奉献基因。她只想用平生所学,为脚下的土地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更何况,“我喜欢教学喜欢小孩”——这份发自心底的爱,让她最终选择了“陪着这群孩子慢慢长大”,成为他们人生旅程中一束温暖恒定的光。

  风雨兼程:车辙丈量爱的重量

  清晨的微光中,朱云乘着出租车到村里为孩子们上课,她背着鼓鼓囊囊的包,装的不是个人所需,而是为孩子们精心准备的单词卡片、英语绘本,还有那些点亮乡村孩子眼睛的零食与奖品。下课后,她独自坐着小巴车离开。这条几十公里的往返路,无论寒暑,无论晴雨,每个周末都如约而至,支撑朱云的,是教室里那十几双亮晶晶的、充满期待的眼睛。

  朱云,这位平凡的退休干部、曾经的驻村干部,她在周末的往返路上,带着饱含鼓励的绘本零食,用一堂欢乐的乡村英语课堂,擦亮了共产党员最鲜亮的底色——心系群众,甘于奉献,她用教育深沉而磅礴的力量,改变了孩子们分数,更增添了他们灵魂的亮度、视野的宽度,带着他们描绘无限可能的未来。

  “我要陪着这群孩子们慢慢长大”——朱云这朴素而郑重的承诺,是师者仁心最动人的诗篇。她如一盏烛火,在乡野间静静燃烧,烛照的不仅是孩子们的英语课本,更是通往广阔世界的希望之路。

【纠错】 【责任编辑: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