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德江县山间地头一片红火,各地高粱陆续进入采收期。一株株高粱笑弯了腰,红穗在微风中摇曳,如红色浪潮翻涌,将丰收的喜悦铺满田野,一幅粮丰民欢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枫香溪镇长征村高粱种植基地,县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人员正进行现场测产。高级农艺师安强表示,初步测产结果显示,亩产量达到预期,经济效益明显优于传统玉米等作物。
随着白酒产业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昔日被人们放弃的高粱又逐步得到人们认同并大规模地示范推广。从前年开始,德江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托与仁怀市酒企签订的订单协议,大力发展“红缨子”高粱种植,有效破解销售难题,保障农户收益。
“政府帮我们牵线,跟酒企签了订单,我们只管安心种,收的时候企业直接上门来拉,太省心了!”长征村种植大户安启华今年试种了100亩高粱,说起订单模式带来的便利,他赞不绝口。这种“产销对接”的模式,不仅降低了市场风险,还让农户有了提升品质、扩大规模的动力。
枫香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冯炼介绍,依托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高粱种植的示范效果越来越明显,明年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让更多村民共享产业红利。
与此同时,合兴镇合朋社区的田野间,也是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村民们趁着晴好天气,手握镰刀在高粱地里穿梭,熟练地割下沉甸甸的穗子,清脆的收割声与欢快的谈笑声在田间回荡。“得赶紧把高粱收了摊开晒,晒干了好存起来等着企业来收。”村民张月香一边干活,一边分享着丰收的期待。
酒用高粱对品质要求极高,为了确保产量与品质双优,当地政府早早就做好了谋划——邀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给农户提供“全周期护航”。从选种播种、科学施肥,到病虫害防治、把握采收时机,每个环节都有专家“手把手”指导,让农户既种得放心,又管得科学。

“今年的高粱长得特别好,一方面是天气帮忙,另一方面全靠精细化管理,你看这穗子又大,颗粒还特别饱满。”腾格志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王孟拿起一株高粱介绍道。更让农户安心的是,开春时企业就已和遵义地区的酒厂签好了订单,采收后直接按协议销售,彻底打消了“卖难”的顾虑。眼下高粱采收接近尾声,企业又马不停蹄地启动了油菜轮种准备,确保土地不闲置,农户的收益也能“不断档”。
“今年社区种了1200亩制种高粱,亩产差不多能到800斤。”合朋社区支部书记袁小江介绍,除了高粱,社区还发展了油菜、蜂糖李、绿茶等特色产业,按照随行就市的销售模式,扣除成本后农户能拿到不少收益。
在他看来,订单模式不仅解决了销售难题,还点燃了农户种特色作物的热情。“接下来我们打算围绕高粱产业链做文章,先引进小型初加工设备,把鲜穗加工成干货,提高产品附加值;再把‘红高粱’的品牌打响,让它真正成为村民的‘致富粱’,让大家的增收路越走越宽。”
从枫香溪镇的规模化示范,到合兴镇的产业链延伸,德江县的红高粱已从单纯的农作物,变成了调整农业结构、带动农户增收的“金钥匙”。据统计,今年德江县已在枫香溪镇、合兴镇、煎茶镇、复兴镇等乡镇规模化种植“红缨子”高粱5000亩,为山区农业提质增效注入了新活力。如今,这片红火的“致富粱”,正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绘就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美丽的幸福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