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吨竹塑产品减少碳排放6吨
赤水创新模式撬动“以竹代塑”大产业
近年来,赤水市立足丰富的竹资源优势,抢抓“以竹代塑”新机遇,创新探索“龙头引领、科技赋能、联农带农”模式,加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一批批环保科技企业通过研发竹浆模塑包装、全降解竹纤维地膜等创新产品,将一根根翠竹转化为低碳生活产品与工业材料,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编织”出一条资源可再生、产品可降解的绿色发展之路。
在贵州竹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厅前台,工作人员正在观察产品的降解情况。这批两个月前埋下去的竹塑产品,如今已经完全降解。“我们的产品以全竹浆为原料,每生产1吨‘以竹代塑’产品,能减少6吨碳排放。”该公司销售总监江祖泉说。
2023年,该公司通过招商引资落户赤水市,主要生产竹浆模塑白酒内托、整体酒盒包装、竹浆模塑定制文创产品、工业包装、一次性餐具包装等产品,预计2025年产值约2000万元。
“今年,公司与习酒、茅台等酒企签订‘以竹代塑’酒类包装产品订购合同。目前,公司二期项目建设已启动,自动化生产线投用后,产能将实现100%的提升。”江祖泉对企业发展充满信心。
像这样的企业,在赤水市还有10余家。
去年9月,赤水市引入了贵州宸竹盛业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这两天,该公司正忙着赶制一批来自重庆的竹纤维可降解购物袋订单。
“这种购物袋以竹纤维为主要原料,180天内可完全降解融入土壤,还能堆肥、防虫,更关键的是成本低,等量原材料下,产出数量比普通塑料袋多20%—30%。”该公司车间主管黄成三介绍,目前竹纤维可降解购物袋已销往广西、江西、重庆等地。
除了竹纤维可降解购物袋,该公司还生产竹粉(竹纤维)原材料、竹纤维全降解农用地膜、竹纤维全降解膜袋相关制品,以及环保包装箱。其中,竹纤维全降解农用地膜填补了赤水市“以竹代塑”产品在这个领域的空白,更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公司仅开了两条生产线。全面投产后,年产量可达2万吨以上。”该公司生产厂长罗光刘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深化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发更多品类“以竹代塑”产品。
目前,赤水市“以竹代塑”产品涉及3大类12个小类共100多个产品,主要有竹浆纸制品、竹浆模塑产品、竹制快消品、竹日用品、竹粉环保袋、竹粉环保地膜等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餐饮、包装、装饰、家具、建材、运输等领域,为推动“以竹代塑”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记者 杨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