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兴仁镇巧用综治力量破解邻里难题-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09/05 09:44:16
来源:丹寨县委宣传部

丹寨兴仁镇巧用综治力量破解邻里难题

字体: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邻里间的琐碎小事若处置不当,很可能升级为扰乱乡村和谐、影响社会稳定的“心头大事”。近年来,丹寨县始终将综治中心建设作为夯实基层治理根基的核心抓手,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为纽带,构建起矛盾纠纷“一线发现、一线响应、一线化解”的闭环体系。近期,丹寨县兴仁镇调解委员会成功化解王家寨村一组王某兵与王某江的邻里矛盾,正是该县深化综治中心功能、健全矛盾化解机制的鲜活实践,为基层治理写下生动注脚。

兴仁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到王家村现场开展调解。

  矛盾初现:邻里小事暗藏治理考验

  丹寨县王家寨村村民王某兵与王某江本是邻里相望的同村兄弟,日常相处和睦融洽。2024年初,王某兵因改善家中生活条件,计划在自宅周边修建厕所。然而,施工过程中却意外挖到邻居王某江家此前硬化的室外楼梯。由于施工前双方未充分沟通、未提前排查周边环境,王某兵的挖掘行为直接导致王某江家楼梯底部出现局部空陷——不仅破坏了楼梯原有外观,更埋下行人踩踏时可能坍塌的安全隐患,矛盾就此爆发。

  矛盾发生后,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王某江认为,王某兵施工前未提前告知,损坏自家财产后又未主动协商修复,坚决要求其立即停工并承担全部修复责任;王某兵则坚持,施工区域在自家宅基地范围内,挖到楼梯属意外情况,不愿全额承担修复费用。随着争执升级,两人从最初的口头争辩,逐渐发展到言辞激烈的争吵,甚至险些发生肢体推搡。

  王家寨村“两委”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启动村级调解程序,组织村调解员先后3次召集双方座谈协商,但受限于两人情绪激动、各执己见,调解均以失败告终。此次村级调解遇阻,不仅折射出基层邻里矛盾“情绪先行、理性后置”的共性问题,更暴露出单一村级调解力量在应对复杂矛盾时的短板与局限。若矛盾持续发酵,不仅会割裂两家多年的兄弟情谊,还可能引发村民围观议论,甚至滋生新的矛盾隐患,对王家寨村的和谐稳定造成冲击——这无疑是对丹寨县综治中心“分级响应、协同处置”机制的一次实战检验。

  综治发力:镇调委会扛起矛盾化解“接力棒”

  按照丹寨县综治中心建设“村社吹哨、乡镇响应、县级统筹”的工作机制,王家寨村“两委”在村级调解无果后,第一时间将矛盾线索上报至兴仁镇综治中心。兴仁镇综治中心接到上报后,迅速启动“矛盾纠纷分级处置流程”,结合矛盾复杂程度、涉及主体及潜在风险,将该纠纷列为“村级无法化解、需镇级介入”的二类矛盾,并立即组建专项调解小组——由镇调解委员会牵头,联合镇综治专干、包村干部共同参与,下沉王家寨村开展针对性化解工作。

  调解小组抵达现场后,并未急于组织双方“对质”,而是遵循“先稳情绪、再查事实、后解矛盾”的科学思路,分三步有序推进化解工作。从分头安抚,缓解对立情绪到现场和现场核查,厘清责任边界,最终明确,王某兵施工区域虽在自家宅基地范围内,但挖到王某江家已硬化楼梯属实,且空陷部分确实影响楼梯使用安全,王某兵需承担主要修复责任;同时也指出,王某江在发现问题后未第一时间选择理性沟通,反而以争吵方式激化矛盾,同样存在一定过错。清晰的事实认定与责任划分,让双方对矛盾本身有了更客观的认知,为后续协商打下基础。

  情感联结,唤醒兄弟情谊。考虑到两人是同村兄弟,调解小组特意邀请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参与座谈,通过回忆两人儿时互帮互助的往事,唤醒彼此心中的情感联结。调解小组负责人恳切地说:“楼梯坏了可以用混凝土修补,但感情裂了,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修复的。你们俩住得这么近,抬头不见低头见,今天把矛盾解开了,以后互相帮衬,日子才能过得更顺心。”一番话直击两人内心,王某兵主动致歉,坦言“不该一时冲动,没考虑到兄弟的感受”;王某江也缓和态度,承认“当时太着急,说话语气重了”。双方态度的转变,为矛盾化解筑牢了情感基石。

  机制保障:“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筑牢矛盾化解“防波堤”

  在双方态度明显松动后,调解小组趁热打铁,围绕“如何科学修复楼梯、彻底消除安全隐患”问题,组织双方开展多轮协商,最终达成一致协议,确保楼梯恢复正常使用功能;施工期间,王某兵需在楼梯旁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避免过往村民意外受伤。协议签订现场,调解小组同步制作《矛盾纠纷化解协议书》,由双方签字按手印,并留存一份交由王家寨村综治站存档,形成“签订-存档-跟踪”的闭环管理,确保协议落地见效。

  此次矛盾的成功化解,绝非偶然,而是丹寨县近年来持续深化综治中心建设、健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的必然结果。一方面,丹寨县以“综治中心”为核心枢纽,整合乡镇调委会、派出所、司法所、包村干部等多方力量,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矛盾化解网络,真正实现“村级化解不了的矛盾,乡镇能及时接、接得住、解得了”;另一方面,“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在此次化解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王家寨村的“联户长”作为综治网络的“神经末梢”,不仅第一时间将矛盾线索上报村综治站,还在调解过程中协助联络双方、传递信息,成为“镇-村-户”三级联动的重要桥梁。

  以综治效能守护基层和谐

  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从“安全隐患”到“协议落地”,王某兵与王某江的矛盾化解,不仅修复了一段濒临破裂的兄弟情谊,更直观检验了丹寨县综治中心建设的实际成效。近年来,丹寨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以综治中心为“指挥中枢”,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为“实践载体”,将矛盾化解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

  基层治理无小事,每一次邻里纠纷的成功化解,都是对“综治为民”理念的生动践行;每一场矛盾的平稳平息,都是“平安丹寨”建设的坚实答卷。未来,丹寨县将持续织密综治网络、夯实治理根基,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成为基层治理的常态,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每一次矛盾化解中得到切实提升。(潘水花 杨荣)

【纠错】 【责任编辑:廖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