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8月23日电 在贵州六盘水,一种特殊的“银行”正在改变传统养老模式。这里存储的不是金钱,而是时间与爱心。志愿者们通过提供陪伴、代办等养老服务积累“时间积分”,未来可兑换相应服务或商品。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有效缓解了社区养老压力,更让“互助养老”理念深入人心。
“时间银行”服务点。
党建牵头,织就服务网络
“药放桌上了,一定记得提醒阿姨吃。”每天清晨,六盘水市钟山区黄土坡街道建设中路社区的志愿者陈本芬完成志愿服务后,都会在“时间存折”上认真记录服务时长,这样的场景在六盘水各试点社区已成为常态。
六盘水市委老干部局以党建为纽带,将“时间银行”嵌入基层党组织。养老机构党支部组织活动、离退休支部带队送服务上门、社区支部发动“五老”助力……一张覆盖城乡的互助网正在形成。目前,200余名志愿者累计存储时间已超500小时,老干部局和多家企业、商超、律所展开合作,构建“时间银行”社会公益联盟,拓展了医疗、法律等专业服务。
“时间银行”存折。
精准对接,响应每份需求
“希望有个人陪我说说话”“帮我代缴水电费”“想找人陪我下棋”……“时间银行”的需求清单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老人们的愿望。通过“需求提交—志愿接单—服务认定—积分记录”这一标准化闭环流程,这些心愿正被一个个实现。
六枝特区大用健康医养中心的服务清单不仅涵盖陪伴、代办等日常项目,还包括心理咨询、安全援助等专业项目。逢年过节,老同志们还会进行文艺演出,欢声笑语传遍社区。建设中路社区的王老伯感慨:“以前总怕麻烦孩子,现在一个电话就有志愿者上门,心里踏实多了。”
志愿者到高龄老人家服务。
制度创新,让爱心能存易取
“积分既能换服务,也能购物,比存钱还实在!”志愿者曾德慧说。为明确“时间银行”运行规则与存兑机制,六盘水市建立了统一的制度及服务标准,并发展其基层实践形式“时间储蓄站”,采用“一人一账户”记录志愿服务积分,志愿者每提供1小时服务,即可获得1枚志愿服务币或在“时间储蓄站”中储存1小时“时间”,“时间”可兑换服务或商品折扣,实现爱心互换,推动志愿服务从单向给予变为双向循环,并配套表彰奖励,增强参与者的荣誉感和参与动力。
目前,“时间银行”已纳入六盘水市2025年老干部工作重点,试点经验正持续推广,预计更多市民将加入这场温暖接力,让互助养老滋养每个人的晚年。(陈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