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山水工程修复超一百四十万亩 历史遗留矿山治理进展达百分之八十
我省加快构建高质量生态保护修复新格局
8月14日,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贵州省贯彻“两山”理念做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相关情况。
近年来,我省统筹生态保护修复整体格局,乌蒙山区、武陵山区两大山水工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40万亩;矿山修复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累计治理历史遗留矿山超6万亩;全域土地整治初步形成“生态修复+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新模式。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杨德智介绍,贵州以规划编制为抓手,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编制印发了全省首个综合性生态修复规划,构建“一源一城、两带两区”生态保护修复新格局,完成了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审批发布。
“一体化”保护修复方面,全方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乌蒙山区、武陵山区两大山水工程为喀斯特地区生态保护修复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方案”。下一步将聚焦乌江中游流域,科学谋划并申报实施“十五五”山水工程。
矿山修复方面,我省历史遗留废弃矿山8万余亩,已治理面积超过6万亩,修复治理进展达80%,取得明显成效。其中,苗岭山脉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修复面积1.94万亩;2024年谋划的南北盘江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成功入选国家示范工程,成为我省第二个国家级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目前正全面推进实施。
全域土地整治方面,深入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完成22个试点实施方案省级技术审查,实施土地整治面积13.99万亩,初步形成“生态修复+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新模式。目前,5个省级财政补助示范试点完成整治面积3.3万亩。雷山县西江镇经验入选今年自然资源部向全国发布的第三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典型案例。
此外,完成2024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相关成果及时上报国家,完成国家反馈县级数据库质量问题修改;有序推进2025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日常变更工作。全面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涉及的20项问题整改;针对第三轮督察反馈问题,建立“专班推进+清单管理”机制和“立行立改+跟踪问效”模式,实现边督边改全流程闭环管理。(记者 金秋时 彭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