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开展“传文明薪火·做新时代好少年”研学实践活动
“行走的课堂”助力少年成长
“当‘中国天眼’完整出现在我眼前时,我很自豪,这是中国科学家们用几十年心血换的奇迹。”8月9日,在“中国天眼”科普基地,册亨县第二中学学生王誉心潮澎湃。
这个暑假,来自全省的90名新时代好少年代表参加了由省精神文明办、省教育厅、共青团贵州省委联合举办的“传文明薪火・做新时代好少年”研学实践活动。
在遵义会议陈列馆内,少年们在泛黄的文献与斑驳的实物中,触摸到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
在修文阳明文化园,辅导老师将“知行合一”的哲学智慧转化为青少年可感可知的生活道理。
在坝陵河桥梁博物馆,少年们在亲手搭建模型的过程中读懂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
“此次研学利用‘红色教育+文化传承+科技启蒙+家乡认知’的四维模式,让知识学习走出课堂、扎根大地。”贵州省精神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行走的课堂”,以红色历史滋养心灵,以文化凝聚力量,以科技启迪未来,让少年们在过程中汲取更多精神养分,在成长中更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薪火。(记者 李唯睿 通讯员 杨润生)
【纠错】 【责任编辑:周远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