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航拍的紫云自治县猫营镇牛场坡村一景。
跳竹竿舞、喝拦门酒、唱祝酒歌、看文艺表演……当日,来自云南、广西及贵州省内各地的少数民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相聚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猫营镇牛场坡村,一起“赶秋桥”,感受民族文化魅力。
紫云布依族“赶秋桥”起源于清朝初年,是继“六月六”之后又一个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立秋当日,青年男女们穿着盛装,汇集于当地有名的大桥上谈情说爱,亦有“鹊桥相会”之意。如今,“赶秋桥”已从祈福歌舞为主的农耕庆典,转变为当地群众相互包容、和睦相处的新时代民族特色节日。
新华网 周远钢 摄
8月7日航拍的紫云自治县猫营镇牛场坡村一景。新华网 周远钢 摄
8月7日拍摄的牛场坡村“赶秋桥”活动现场。新华网 周远钢 摄
8月7日拍摄的牛场坡村“赶秋桥”活动现场。新华网 周远钢 摄
8月7日拍摄的牛场坡村“赶秋桥”活动现场。新华网 周远钢 摄
8月7日拍摄的牛场坡村“赶秋桥”活动现场。新华网 周远钢 摄
8月7日拍摄的牛场坡村“赶秋桥”活动现场。新华网 周远钢 摄
8月7日拍摄的牛场坡村“赶秋桥”活动现场。新华网 周远钢 摄
8月7日拍摄的牛场坡村“赶秋桥”活动现场。新华网 周远钢 摄
8月7日拍摄的牛场坡村“赶秋桥”活动现场。新华网 周远钢 摄
8月7日在牛场坡村拍摄的“赶秋桥”文艺表演。新华网 周远钢 摄
8月7日,观众在牛场坡村观看“赶秋桥”演出。新华网 周远钢 摄
【纠错】 【责任编辑:吴雨 卢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