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8月8日电(卢志佳)发展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引导高素质人才返乡创业,创新实施“村晚”文化惠民工程……近年来,贵州省松桃县持续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等“多重振兴”,让农民增收有“道”,农业转型有“术”,乡村振兴有“戏”,在武陵山深处绘就和美乡村的生动图景。
航拍贵州省铜仁市松桃普觉镇的夏日茶园风光(6月28日摄)。新华网 卢志佳 摄
产业兴旺,农民增收有“道”
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是基础。
近年来,松桃县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在东莞市虎门镇组团帮扶下,引进乐嘉文创、巧积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就业支撑。
据贵州乐嘉文创行政部经理黄丽介绍,乐嘉文创目前已建成了研发、注塑、喷油、移印、装配生产线。当前,IP盲盒、动漫周边等潮玩产业步入“风口”,公司与泡泡玛特、迪士尼等企业的合作订单量也持续增加。
6月26日,乐嘉文创的员工们在车间生产玩具。新华网 卢志佳 摄
“我们2024年的产值是2.6亿元,今年订单达到了3.5亿元,预计产值将超过4亿元。”黄丽介绍,公司这两年持续扩大用工规模,目前已有员工4350人,“大多数员工来自松桃各乡镇”。
在乐嘉文创担任装配部组长的松桃县蓼皋街道高峰村村民刘海阳说,为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公司开设了“四点半课堂”,员工子女放学就可以来“四点半课堂”学习,还可以在食堂免费吃一顿营养晚餐。
2022年,为带动广大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乐嘉文创还把玩具生产线下沉到劳动力密集的乡镇,开设了11家“微工厂”,带动600余人灵活就业。
在广大农村地区,松桃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大力推动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发展,助力农民稳定增收。
6月28日,航拍松桃普觉镇群众在抢收夏茶。新华网 卢志佳 摄
在松桃普觉镇,1.2万亩生态茶园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绿色银行”。当地一诚茶业负责人杨萍说,由于自然环境优良,茶园管护标准高,基地已经成为很多茶企出口茶的原料基地。
“这两年夏秋茶的产值已经超过名优茶,茶叶下树率大大提高,每年要做四轮茶叶。”杨萍介绍,公司年收入超400万元,带动务工2.5万人次。
人才返乡,农业转型有“术”
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是关键。
在城市化加速推进进程中,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是趋势,唯有吸引一批人才到乡村创新创业,才能为乡村振兴发展持久赋能。
普觉镇真旗屯村村支书雷建军回村任职后,以村合作社为经营主体,发展“稻油轮作”400多亩,同时还利用大棚开展专业化育苗。
雷建军带领村民用机械设备进行水稻育秧。新华网发(谢慧芳 摄)
2022年,合作社购入水稻育秧机、插秧机、烘干机、无人机等新农具,雷建军带领村里党员学农机、用农机,大幅提升了农业机械化水平。“村里的闲置劳动力,我们就安排在育秧、起苗等劳动强度较小的环节,让他们在土地租金之外还有一份劳务收入。”雷建军说。
几年下来,真旗屯村稳定推进了粮食生产,集体经济也从“零”起步,目前已有50余万元结余。
松桃妙隘乡寨石村村民敖湖涌拥有10年互联网运营经验,他的“回归”,为村里带来了全新的农业经营思维。
担任寨石村党支部副书记以后,敖湖涌带领乡亲们发展起智慧果园项目。占地150多亩的园区内,种有桃子、柑橘、樱桃、柿子等十多种水果,还融入了垂钓、烧烤、游泳、研学等业态,已成为松桃农旅体验的标志性项目。
6月28日,敖湖涌展示智慧果园生产的桃子。新华网 卢志佳 摄
在水肥一体灌溉、可视化监控和全周期溯源等智慧农业体系的支撑下,园区实现了水果错峰成熟、快速丰产,既改变了过去传统种植周期长、见效慢的状况,也达到了“季季有水果 时时可采摘”的效果。在敖湖涌看来,通过精品果园项目带动,可帮助当地群众在旅游服务等环节实现增收,带动作用更明显。
在松桃乡村,越来越多像雷建军、敖湖涌这样的青年人回乡当起“新农人”,他们把科技当成“新农具”,把服务干成“新农活”,助力当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文化搭台,乡村振兴有“戏”
乡村全面振兴,文化是根和魂。激活乡村振兴的文化力量,离不开对乡村文化资源的唤醒。
今年3月以来,松桃县以“群众编、群众导、群众演”为理念,将传统非遗民俗与现代文化艺术融合,精心打造了“村晚”这个属于“村民自己的艺术舞台”。每逢周六晚,在县城九龙湖文化广场,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节目轮番展演。
松桃当地群众在“村晚”现场观看节目。新华网发(谢慧芳 摄)
据悉,松桃县共有苗歌、苗药、苗绣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74项,依托“村晚”载体,松桃对县域乡村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全方位挖掘、梳理和提升。
松桃县文化馆编舞老师龙玲介绍,文化馆工作人员下乡挖掘民俗文化,并指导村民们编排节目。
松桃县沙坝河乡的村民身着苗服在“村晚”舞台走秀。新华网发(谢慧芳 摄)
云端火爆,线下热闹。据悉,抖音“松桃‘村晚’”话题量目前已突破3.8亿次,松桃“村晚”还吸引来湖南、广东、上海、北京等地的游客现场“围观”,一些特色“村货”也出现脱销。
在松桃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廷友看来,“村晚”,既是当地群众精神归乡的航标,也是外界打开松桃的一把钥匙。下一步要接入更多资源,继续创新“玩法”,把松桃“村晚”打造成更具影响力的“村”字号文化产品,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