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瓮安:赓续红色血脉 谱写多彩新篇-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正文
2025 08/07 17:58:41
来源:新华网

贵州瓮安:赓续红色血脉 谱写多彩新篇

字体:

  新华网贵阳8月7日电(卢志佳)猴场会议会址、红军抢渡乌江江界河战斗遗址……红色元素遍布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这座江畔小城。近年来,瓮安在用好红色文化瑰宝的同时,依托当地特色资源,持续培育红色研学、温泉度假、文化体验及生态旅游等农文旅融合的新业态,为革命老区发展注入新动能。

  红色资源深挖活用

  见证了红军长征关键时刻的猴场会议会址,如今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砖黛瓦间沉淀着厚重历史。

  5月20日拍摄的猴场会议会址外景。新华网发(程柔 摄)

  走进坐落于猴场镇的猴场会议纪念馆,上下两层展厅以红军长征过瓮安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猴场会议-强渡乌江”为历史主线,全面展陈红军长征四过瓮安的历史,巧妙融合VR智能科技、场景复原、声光电影等多种形式,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亲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瓮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正成为红色研学的热门目的地。猴场会议纪念馆策划的“四渡赤水·出奇制胜”“转战贵州突出重围之旅”“赤色征程突破乌江之旅”“不忘初心·伟大转折之旅”“曙光黔行”红色研学(游学)等入选黔南州精品旅游线路。

  瓮安县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打造的省级“6+1”红色志愿服务项目,让红色文化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通过志愿者讲解、演绎、互动的方式,鲜活地走近青少年,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以红色旅游IP为主线,瓮安县不断润色“红色旅游+”文章。以猴场会议会址为核心,依托戏楼古建筑群、花间池温泉公园等旅游资源,瓮安推出红心向党、赤色征程、红色古邑、温泉康养等定制旅游路线,将“观光游”转变为“体验游”,助推红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绿色山水养身养心

  瓮安平均海拔1350米,年均气温15.2℃,全年200余天云雾缭绕,森林覆盖率65%,土壤富含锌、硒、镁等微量元素。得天独厚的小气候与高山云雾的灵气,孕育出“瓮安黄金芽”“瓮安白茶”等国家地理标志茶品。

  航拍瓮安花间池温泉酒店。(瓮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走进位于建中镇的黄红缨茶园,一排排茶树依山起伏、青翠欲滴。游客们一边饱览茶园美景,一边呼吸着新鲜空气。

  黄红缨茶业是当地茶产业的领军企业,近年来,茶园与深圳的专业团队携手,完成了全域旅游及景区提升规划,开启了茶旅融合的多元化发展。

  瓮安还与云南、海南等地的旅游龙头企业合作,共同打造“贵阳—建中茶旅景区—猴场古镇(草塘古邑)—梵净山”精品线路,将茶山打造成“绿金时代”的旅游新地标。

  好山好水滋养出的瓮安森林康养、温泉康养也声名远扬,与茶旅融合成为当地三张亮眼的旅游“新名片”。朱家山森林公园距瓮安县城35公里,拥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是生物多样性富集之地,空气清新,每立方厘米高达9万个负氧离子。在这里,游客们可徒步穿越原始森林,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在湖畔静坐,享受宁静与惬意。

  “我来贵州第一站就选择瓮安,感觉这里满眼绿色,生态环境更胜一筹。”山西游客缑未伟说。

  瓮安花间池温泉、凤和温泉则充分利用当地富含硫和硒等微量元素的温泉水,开发了数十个各具特色、功能各异的温泉泡池,打造了集养生餐饮、温泉体验、康养度假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康养度假区。

  多彩文化融合绽放

  走进位于瓮安县猴场镇的草塘千年古邑旅游区,青石板路蜿蜒曲折,飞檐翘角的建筑错落有致,精美的双面大戏楼、黔山进士楼、旗山书院、草塘安抚司、湖广会馆等古建筑,都让人赞叹当地历史文化的魅力。

  航拍草塘千年古邑旅游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土司文化、商贾文化、龙狮文化、辞赋文化、瓮安山歌等民间艺术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

  为了让老城焕发新光彩,近年来,瓮安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在草塘千年古邑旅游区举办了音乐会、龙狮文化艺术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市民和游客获得了更新颖、多元的文化体验。

  此外,在瓮安发现的古生物群化石,被国外知名演化生物学家誉为20世纪演化论的最重大成就之一。当地政府正持续加大保护力度,力求保护好、利用好这笔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珍贵自然遗产。

  “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要在红色文化的引领下,由点到面地把旅游品牌建立起来。”瓮安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芳说,瓮安将围绕红色文化持续发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旅游产业新业态,精心打造“红色文化+历史体验+生态旅游+文创产品”的瓮安文旅品牌,进一步提升瓮安文旅软实力和影响力。(参与报道:杨丹丹、苏晓莉、程柔) 

【纠错】 【责任编辑:吴雨 谢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