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部门联合出台《贵州省打造全国重要演艺市场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
“贵州好戏”,还在后头
贵州,加速抢占演艺经济新风口。
日前,省委宣传部、省委金融办、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出台《贵州省打造全国重要演艺市场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
这份“三年行动方案”最令外界关注的是,贵州提出了一个目标和一套打法。
具体来说,就是力争通过三年努力,逐步培育打造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演艺市场,塑造打响“贵州好戏”品牌,助推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一
“好戏得有好本子。”
戏要好,先得本子好。发展演艺经济,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禀赋资源,就会有不同的路径选择。
一台《多彩贵州风》,经历17年沉淀、5次改版,演出超5000场;一场“路边音乐会”,不设围栏、无需门票、共创共享,400余次唱响将“爱乐之城”名片擦得更亮……
演艺经济范畴很广,话剧、舞台剧、脱口秀,“村BA”球场的深山音乐会,“红飘带”与《伟大转折》红色演艺“双子星”都属于演艺经济的范畴,有人形象地将之形容为“行走的GDP”。
在贵州,演艺经济是个老话题,也是个新议题。
说“老”,是因为源远流长的文脉。贵州被誉为“文化千岛”,脱胎于多姿多彩的红色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屯堡文化的“好剧本”,经得起推敲、耐得住咂摸。
说“新”,是在于文明贵州的愿景。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以来,全省上下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奋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这个时候提出打响“贵州好戏”品牌,可谓恰逢其时、正逢其势。
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敢于提出“贵州好戏”,最根本的在于贵州有“角”。
“三年行动方案”中有一段关于贵州比较优势的论述:气候宜人山水奇绝的生态优势、特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的比较优势、群众文娱活动影响广泛的带动优势、数据算力基地发展壮大的支撑优势。
关心关注贵州的朋友会发现,这些优势所言不虚。
比如快进慢游,多条高速铁路穿越贵州喀斯特,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的“十字型”大通道骨架,“周末来贵州看场演唱会”说来就来了;又比如山水人文,“黄小西吃晚饭”王牌文旅景区实力足,到“天然空调房”里听个演唱会顺道避个暑,还有酸汤、咖啡、新茶饮贵州“新三味”满足舌尖。
所有的一鸣惊人,都是厚积薄发。精开多姿多彩的在地文化,打磨好“本子”;用好比较优势,把消费者请进来、留下来,贵州演艺经济必将更令人瞩目。
二
“互相补台,才能好戏连台。”
唱戏,讲究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哪一项不到位,都会影响整台戏的效果。同样的道理,打响“贵州好戏”品牌,也只有互相补台,才能好戏连台。
当“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成为文旅新时尚,演艺经济给个人体验、文旅升级和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机遇不言而喻,但演出市场在“一路猛进”中,也面临不少“成长的烦恼”。
审批流程能不能优化?投资办厂需要好的营商环境护航,演艺经济也离不开舒心营商环境保障。一场演出从策划到落地,是“层层审批”还是“应批尽批”,经营主体最有发言权;遇到体育赛事、商业活动与演出档期“撞车”,“撤档”并不是最佳方案。
城市配套能不能跟上?大型演出考验的不只是运营主体的操盘水平,地铁能否启动延时运营?公交是否增设临时线路?手机信号怎么保障?演出现场卫生间够不够?……这些细节共同构成观众的体验感知,也直接影响一座城的城市形象。
有人常以“泼天的富贵”形容演艺经济带来的高光流量,但接不接得住?用什么去接?都在考验着地方做工作的思路与能力。
纵观演艺经济领域的各类问题,有些是个性的,有些是共性的,但大都不是孤立的、片面的,往往涉及各级文旅、市场监管、公安等多个职能部门和地方,只有互相补台才能好戏连台。
正因此,此次8部门联合印发方案,并要求各地各单位完善工作机制,就是为了统筹各方面力量,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打响“贵州好戏”品牌。
三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一台好戏,怎么演绎很关键,“生旦净末丑”个个放光彩,离不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长期积累。
2024年,贵阳贵安举办大型演唱会10场、音乐节17场,吸引40万外地游客,带动消费超2.5亿元;Z纪元银河左岸音乐节以单场10亿元文旅消费的成绩,跻身全国音乐节影响力前三。
西南地区头部演艺服务商与复合型文化运营商从这里走出,贵州京剧院副院长冯冠博凭借在《阳明悟道》的精彩表演折桂梅花奖……这些都证明,所有绽放的精彩,都是时间与热爱的双向奔赴。
从台前到幕后,我们看到了一个像打磨璞玉般培育演艺土壤的贵州,也看到了一个正在苦练内功奋力攀高的贵州。
“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实施财政金融扶持和审批监管优化行动、重点项目和市场主体培育行动、“演艺+”“+演艺”新场景新空间构建行动、全矩阵立体式宣传推广行动、安全管理和精细治理提升行动。与这“五大行动”相呼应的是,建立规范高效审批机制、办好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等“二十条”诚意举措。
“文科融合”激发新活力。作为全国大数据产业先发地区,“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大力发展“演艺+全息成像”“演艺+算力渲染”“演艺+人工智能”等新业态,打造“演艺+科技呈现”新场景,丰富“演艺+智慧互动”新体验。
“软硬兼施”丰富体验感。针对票务问题,“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依托“贵演票务”和“一码游贵州”平台,加快推动演艺资源整合、优质票源聚合、演出信息查询、购票退票服务等功能“一网打通”,联合票务平台推出“贵演票务通票”。
“内外兼修”提升品质感。贵州将从做优特色演艺精品、引进优质演艺市场主体两个方面发力,一方面大力引进高品质的演出,另一方面,立足自身特色优势系统打造多彩贵州舞台艺术精品矩阵。
从“演艺界”迈向“文旅业”,最美的风景不只是名山大川。当演艺结束、观众散场,怎样释放演艺经济的“溢出效应”?
好戏,还在后头!(记者 谌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