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碳票实现质押融资,交易平台建成挂牌交易,碳汇认购成为法定赔偿方式……7月30日,记者从毕节市林业局获悉,通过林业碳票改革,毕节市正探索一条创新绿色发展模式的新通道。截至目前,已成功撬动碳票融资总额达4800万元,并以多元化路径激活本地森林资源的“沉睡价值”。
在绿色金融创新上,毕节市主动为“碳资产”搭建资金桥梁,制定专项方案,鼓励银行针对林业经营主体开发“质押型”“增信型”等新贷款产品,构筑森林保险、碳汇质押和融资有机结合的系统。获得林业碳票的有关企业利用林业碳票已成功融资贷款3次,融资总额达4800万元,颁发的首张林业碳票即通过“质押+保证”组合方式获得银行500万元信贷支持。
为畅通碳票交易流转,毕节市携手省内专业交易机构,设立标准化碳票交易平台并完善配套机制。平台积极推动企事业单位购买本地碳票助力实现“碳中和”,迄今已促成交易两笔,涉及2637吨碳汇量,交易额14.54万元。其中,大方县农商银行率先购入2620吨,成为贵州省首家获县级“碳中和银行”称号的金融机构。
碳票在司法修复领域也释放出独特创新潜能。毕节市正式将其纳入生态损失补偿机制,明文确立为法定赔偿替代选项之一。针对传统补植复绿困难案件及生态损害情形,探索引入“以碳代赔”方案。违法主体可通过自愿认购碳汇履行赔偿责任,这一实践打通了生态修复与司法执行的关键障碍。截至目前,通过该机制已办理13件民事公益诉讼案,完成1090吨碳汇交易,金额8.83万元。
此外,为提升森林碳汇的预期价值与稳定性,当地试水引入商业性碳汇保险。该险种覆盖火灾、病虫害等造成的碳汇损失风险,直接保障林木固碳功能的持续增长和市场价值。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与黔西市毕绿生态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首单碳汇保险,为3.3万亩国储林提供500万元的风险保障。
碳票正悄然改变毕节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图谱,打通资金入林、合规治理、司法托底以及风险防控的全链条体系。(记者 张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