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 贵财青年探索“釉韵漆语”创新表达-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正文
2025 07/29 10:19:41
来源:新华网

非遗进校园 贵财青年探索“釉韵漆语”创新表达

字体:

  新华网贵阳7月29日电(周远钢)近日,在贵州省贵安新区举行的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由贵州财经大学主办的“釉韵漆语”师生作品展亮相,吸引众多参会代表观展。

参会代表了解漆艺手工艺品。新华网 周远钢 摄

  据介绍,贵州财经大学将非遗传承创新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该校艺术学院大漆艺术工作室自2022年创办以来,吸引了环境设计、汉语言文学、经济学等专业学生及泰国、越南、老挝等国留学生参与。在专业导师和民间工艺大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系统学习漆艺知识与技能,不断探索对传统工艺的创新表达,搭建起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展示的漆艺作品。新华网 周远钢 摄

  作为该校非遗传承与美育实践的重要成果,“釉韵漆语”展览集中展示了学校师生创作的花瓶、茶杯、茶台、挂件、酒壶等作品。“今年是工作室第三次亮相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展出的作品有100多件,还新增了非遗掐丝珐琅作品。漆艺是传统制造工艺,贵州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更是国家级非遗。”大漆艺术工作室指导老师冯进介绍,通过带领学生制作漆艺作品,更好地在校园传承了非遗技艺。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展示的漆艺作品。新华网 周远钢 摄

  贵州财经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杨慧是一名侗族女孩,来自贵州铜仁市玉屏县,她在工作室学习漆器制作技艺,并以此为基础,融合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进行创作。

  “我们先将传统纹样临摹记录下来,再进行艺术变形,最后用传统漆艺手法将处理后的纹样呈现于茶具之上。”杨慧介绍,一些茶具上的花纹灵感便源自贵州苗族服饰的纹样,这种融合传统工艺与民族文化再设计的方式,赋予了作品独特的古朴美感。

  杨慧说,自己将跟随老师深入学习技艺,在传承漆器制作技艺的同时,融入更多个人的创新思考,将宝贵的非遗更好地传承下去。

参会代表观展。新华网 周远钢 摄

  据了解,贵州财经大学将深化产教融合,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举办创新创业活动等方式,激发青年学子的创作热情,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

【纠错】 【责任编辑:卢志佳 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