牂牁江上的生命托举——记“全国见义勇为英雄”赵孝凡-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正文
2025 07/29 09:34:40
来源:贵州日报

牂牁江上的生命托举——记“全国见义勇为英雄”赵孝凡

字体:

  赵孝凡从未见过那样大的风。

  2021年9月18日那天,渔民赵孝凡尽管大半辈子都在牂牁江上讨生活,却也是第一次遇着这样的狂风。“在家里听到风呼呼地叫,刮得屋顶上的瓦片乱飞,树枝七扭八歪。”回忆当时的情景,赵孝凡仍心有余悸。

  就在这个风雨肆虐的傍晚,6级狂风卷起巨浪,一艘载有多人的客船突然发生倾覆事故。危急时刻,他独自一人开着快艇冲入风浪,成功救起9名落水孩子。

  “当时不怕吗?”

  “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称号获得者赵孝凡望向江水:“怕什么!人命关天,没有考虑那么多,那分钟只想到救人。”

  风吼浪急,他朝着哭声一路奔跑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牂牁镇大部分村庄沿牂牁江岸分布,水路曾是当地居民出行的交通方式之一。

  家住江边西陵村三组的村民赵孝凡,祖上三辈人都曾是牂牁江上的摆渡人,赵孝凡熟悉水性,早早地跟着家里长辈跑船,村民们夸他水性像牂牁江里的鱼儿,在水里来去自如。

  早秋的牂牁江最美,天朗气清,白云悠悠,平静的江面倒映着沿岸的苍绿……赵孝凡记得2021年9月18日这一天,起初就是这样的好天气。

  然而,下午5时左右,风云变幻,狂风裹挟着豆大的雨点瞬间在这片水域卷起层层巨浪。

  屋里的赵孝凡听着嘶吼的风声,胆战心惊、坐立不安,惦记着江边自己花了3万多搭建的小渔棚。

  担心渔棚被狂风刮坏,赵孝凡趁风雨稍微减弱之际冒雨去江边察看。水雾弥漫,他深一脚,浅一脚跑向码头。

  “救命!救命!”远处江上传来阵阵呼救声,赵孝凡循声望去,一艘轮船倾覆在江中,好几个人站在倒扣的船上摇晃着身子,哭的哭、喊的喊,现场一片狼藉。

  救人!救人!赵孝凡心里反复翻腾这两个字,立即冲向自家快艇停靠的地方,一边跑一边摸口袋,却发现快艇钥匙不在身上。

  “下面出事了,翻船了,快送钥匙来!快、快、快!”赵孝凡立刻拨打家中妻子的电话。

  妻子不敢耽误,拿着钥匙冲出门去。约二三分钟后,接过钥匙的赵孝凡在湿滑的路上一路奔跑,一边回头催促:“快去叫人来!”

  赶到江边,发动快艇,盯着距江边两三百米的客船,赵孝凡驶向呼救的人群。

  妻子回忆,当时江面白浪滔天,“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渔棚漂走了,9个孩子上岸了

  顶着狂风,赵孝凡的快艇在波峰浪谷间穿行。约三分钟后,赵孝凡抵达客船。看清船上都是穿着救生衣的孩子,9个!

  “我们有救了!有救了!”孩子们情绪激动地哭喊。

  “没得事,不要怕!”嘴上大声安抚着孩子,赵孝凡踩着湿滑的船底要爬上倒扣的客船。

  船板太滑,雨水不停洒进眼睛,第一次尝试上船的赵孝凡蹭伤了膝盖,滑了下来。第二次,双手并用,指甲抠得生疼,终于登上了船。迅速找到一个支点,赵孝凡用粗粝的缆绳将快艇和倾覆的客船勒紧。他一只手攥住缆绳,一只手伸向孩子们,“不哭!不急!一个一个来!”

  抓、拉、扶,一个、两个、三个……终于,第九个孩子安全上了快艇,赵孝凡迅速启动引擎掉头朝着岸边疾驰。安全抵岸,焦灼张望的妻子赶紧上前,帮着安抚惊魂未定的孩子。

  雨水夹杂着汗水,浑身湿透的赵孝凡仍心急如焚,“倒扣的船底下还有人!”他离开侧翻轮船的时候,听到船底传来的敲击声。

  掏出手机,赵孝凡等不及查询当地海事部门的电话,急忙向同村好友陈焕荣寻求支援,告知情形并让对方立即给海事部门报警救援。

  很快,海事部门救援队伍赶到现场展开营救,周围闻讯而来的村民们也纷纷自发驾艇投入到救援工作中。

  侧翻客船被救援轮顶到近岸浅水区,触底很难推动。赵孝凡又和岸边的村民将粗重的缆绳抛下,在船体最坚固的锚桩上死死缠紧、打上粗大的绳结。

  “一、二、三,拉!”赵孝凡嘶哑的号子声响起,大家合力拖拽船体,多轮反复,船终于脱离水面。

  赵孝凡原本在岸边的渔棚,早已被大风吹到牂牁江中,“棚子没了可以再建,人命要紧。”

  都是江边人,见人落水要伸手

  在牂牁江边,赵家三代都是摆渡人。

  “他救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村民赵天柱眼里满是对赵孝凡的佩服。

  赵天柱记得自己十岁那年,春节的一天,他和同村小伙伴在岸边玩耍,其中一个男孩不慎落水,途经此处的赵孝凡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捞起了小孩。

  在西藏当兵的卢双双得知老乡赵孝凡的事迹后,并不意外,自豪地向战友们介绍:“这是我家邻居大哥,在江里‘捞’了不少人!”

  “都是江边人,从小父母就教,见人落水要伸手。这些年,村里人不都是你救我,我帮你嘛。”在年近六十的赵孝凡看来,在牂牁江上漂了大半辈子,遇险救人不是艰难的抉择,是举手之劳,是融入日常的生活习惯。

  暴风雨终将止息,勇毅却永刻江涛。

  如今,山间的公路已然修好,孩子们早已改乘大巴上学。守望着这一江水,风高浪急抑或风平浪静,老赵仍习惯在江边巡视,依旧提醒着玩耍的孩子,“水边危险,快回去”。

  一周前,获得“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称号的赵孝凡第一次走出贵州,到北京参加英雄模范表彰大会。他一遍遍摸着证书,“真没想到能来首都。”

  赵孝凡肤色黝黑、眼睛炯炯有神,话并不多,做起事来却干脆利落。他的家窗明几净,院子里种满茄子、豆角、小瓜,大树下搭起了饲养家禽的棚子……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夕阳下的牂牁江波光粼粼,炊烟袅袅升起,穿着布依服饰的妻子在厨房做饭。

  “我去江边转转。”赵孝凡拎起那顶磨得发亮的草帽,像往常一样走向河岸。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四十多年。

  英雄的称号没有改变老赵的生活轨迹。那恬静的乡村图景,流淌着生活的点滴。其实,平凡和伟大并不遥远。(记者 方勇 杨净媛)

【纠错】 【责任编辑:卢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