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富路宽 村居美入百姓心
——从石阡两村看业兴与村美和谐共生的“三农”新画卷
晨光熹微,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村行列均匀的稻田绿意盎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鞠华国望着一垄垄水稻脸上是掩不住的喜悦。观其四周,“两清两改两治理”的精细功夫,正让这片土地焕发出由内而外的洁净新颜。云卷云舒下的困牛山村散发着蓬勃生机,这幅“产业绿”与“环境美”交织的美景,正是石阡县推进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大文章的缩影。
困牛山村。
近年来,石阡在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基础上,通过不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举措,积极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努力绘就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新画卷。
农业增动能
在石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棋盘中,产业兴旺是那枚定盘星。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禀赋与精耕细作的产业布局,由石阡苔茶、辣椒、家禽养殖、水果、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组成的斑斓画卷在石阡阡陌间次第展开。
在石固乡欧家湾村,辣椒、菜瓜、茯苓、红薯等长势喜人。家庭农场负责人刘昌勇有着6年的辣椒种植经历,算名副其实的辣椒种植大户。眼下,刘昌勇100多亩的辣椒种植基地,一个个翠绿饱满的辣椒挂满枝头,再过半月,田里的辣椒就可以采收了。
“今年预计收获30多万斤,按保底价算有十来万,效益也还可以。”望着自家田里的辣椒喜不自胜的家庭农场负责人刘昌勇说。像刘昌勇这样的辣椒种植大户,欧家湾村还有16个。
石固乡。
近年来,石固乡欧家湾村立足发展实际,以培育家庭农场为抓手,推动零散种植升级为标准化、集中化、规模化的特色蔬菜产业带,产业带的形成也为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提供了实现路径。数据显示,欧家湾村蔬菜产业带发展种植辣椒2000亩,种植冬瓜、南瓜1000亩,稳定带动群众就近务工2000余人次,发放工资280万元。
据石固乡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石固乡秉承“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理念,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持续推进烤烟、辣椒、生态养殖三个“千万级”产业向产业链纵深发展,并深入推进“茶、烟、粮、蔬、畜”五大产业带建设,锚定茶叶大乡、辣椒大乡、烤烟大乡、红薯大乡、畜牧大乡五大目标,力争实现老百姓家门口即务工,家门口即增收。
“今年,全乡向农户流转土地1.6万余亩,支付土地租金480万元产业发展共带动就近务工3100余人次,发放工资3000余万元。”透过石固乡产业带就业,“富在农家”在石阡正慢慢变成现实。
困牛山村红色旅游热。
农村添魅力
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一场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抓手的乡村人居环境深刻变革,正在石阡的田野乡间静水深流地发生。
困牛山村是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千古壮举的发生地,是全国第二批、全省第一批红色美丽村庄。今年来,该村将“两清两改两治理”与红色文化传承、生态治理深度融合,推动人居环境从“短期整治”向“长效治理”转变,在乡村全面振兴中既赓续好“红色基因”,又绘就出“绿色画卷”。
分类推进“清”,按柴草归垛、农具归位、杂物归仓,全村道路两侧、房前屋后开展卫生死角“清零行动”,累计清运垃圾568吨,规整柴草堆120余个,规范农具摆放190余户,修缮墙体3处,拆除残垣断壁60处,环境美化与文化传承实现“双提升”。
因户施策“改”,新建厕所4户,改造厕所12户,全村标准化、无害化厕所达100%。同时对村内5户养殖户,实行“人畜分离”改造,拆除旱厕猪圈3间,新建标准化圈舍4个,实现养殖粪污零直排,乡村人居环境实现质的飞跃。
困牛山村红色资源带火农家乐。
精准发力“治”。推行垃圾“三定”管理制度(定点投放、定时清运、定人管护),配备垃圾桶48个,明确保洁员20人,日均可清运垃圾1.5吨,生活垃圾处理率从60%提高到100%;同时建立“黑灰分离+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形成“污水入管、粪污还田”绿色循环模式,铺设管网2.1公里,日处理污水可达130吨,污水回用于农田灌溉,让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
在过去的4个月中,困牛山村党群干部齐心,村居有了大变样:困牛山红军烈士纪念碑前干净的石阶,村道上一路绿植鲜花围绕,通俗易懂的村规民约,房前屋后整齐码好的柴垛……
“以前柴草乱堆,污水乱排,夏天一到苍蝇蚊子到处飞,今年这种现象就没有了,生活起来都好多了。”龙塘镇困牛山村村民蔡朝华说。
在困牛山村,处处可见“两清两改两治理”的成效,可听群众对村居治理的赞赏。如今,困牛山村一庭一院皆风景,一户一净见文明。
农民有奔头
产业之“旺”与村居之“美”在石阡相互滋养、和谐共生。
随着软硬件的大幅提升,越来越多人慕名而来困牛山观光瞻仰,困牛山村村民任达江看准商机便在家门口经营这一家小卖部。
“来的游客很多,平时卖点小吃和农特产品,经济收入也还可以。”困牛山村村民任达江说。
困牛山村农家乐。
同样看准发展机会的还有困牛山村。依托红色资源优势,该村以文旅融合发展为导向,创新“红色资源+村集体经济+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的组织方式,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村级劳务公司带动下,发动村内群众办民宿、开餐馆、卖小吃,引入精品水果、林下食用菌等种植项目和菜油、红米、饮用水等深加工项目,420余名群众加入村级劳务合作社,138余名群众参与项目建设。产业与环境双提升,让困牛山巡增收渠道如春藤蔓延。
“目前,我村已发展红色民宿4家、农家乐7家,单户年收入最高超30万元,带动村民人均收入从2020年1.08万元跃升至2024年2万元以上。今年来,接待游客近4万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77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余元。看着村民把日子越过越好,心里都是暖的。”困牛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鞠华国说。
当蓬勃产业成为乡村振兴强劲引擎,美丽人居环境构成乡村文明的温暖底色,石阡每一个村庄的蜕变都在印证:唯有产业之根深扎沃土,环境之美沁润人心,幸福之花才能在田野乡间绽放得绚烂恒久。
如今,车间不停档的生产线轰鸣声不断;文化广场上,劳作归来的村民伴着音乐起舞;综合文化站里,棋牌、二胡等项目供人娱乐学习;非遗工坊里,村民三五成群齐聚一堂感受非遗魅力……一张张笑脸里生动诠释着“产业更旺、村子更美、村民更富”的幸福内涵。而在一幕幕场景,我们看见,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全面振兴壮美画卷在石阡广阔田野上尽情铺展。(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