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拍摄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外景。
在贵州省贵安新区举行的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传统与现代共舞,文化与科技交融。贵州苗族蜡染、安顺木雕、黄平泥哨、思南剪纸等非遗手工作品,数字技术、无人机、机器人等现代科技亮相,吸引参会人员观看、体验,感受交流周的别样魅力。
新华网 周远钢 摄
7月25日,参会人员在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观看木雕展品。新华网 周远钢 摄
7月25日,参会人员在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观看木雕展品。新华网 周远钢 摄
7月25日,参会人员在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观看木雕展品。新华网 周远钢 摄
7月25日,非遗传承人展示安顺木雕技艺。新华网 周远钢 摄
7月25日,非遗传承人展示技艺。新华网 周远钢 摄
7月25日,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展示的黄平泥哨。新华网 周远钢 摄
7月25日,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展示的思南剪纸作品。新华网 周远钢 摄
7月25日,参会人员展示体验制作的思南剪纸。新华网 周远钢 摄
7月25日,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展示的漆艺作品。新华网 周远钢 摄
7月25日,参会人员了解漆艺手工艺品。新华网 周远钢 摄
7月26日,参会人员观看非遗手工作品。新华网 周远钢 摄
7月26日,东盟青年在跨境电商展区直播带货。新华网 周远钢 摄
7月26日,参会人员体验数字技术。新华网 周远钢 摄
7月26日,参会人员与机器人互动。新华网 周远钢 摄
7月26日,参会人员在一台无人机前了解相关情况。新华网 周远钢 摄
【纠错】 【责任编辑:吴雨 谢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