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舞彩虹映初心-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正文
2025 07/25 16:43:07
来源:新华网

“凤”舞彩虹映初心

字体:

  新华网贵阳7月25日电 青山环抱中,一道“七色彩虹”架在贵州省三穗县武笔街道,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搬迁群众的幸福生活中。

  彩虹社区,是三穗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2409户10619名搬迁群众编织幸福梦想的地方。如今,在这里幸福不是一种感觉,而是搬迁群众实实在在的生活。

  “张妹,你辛苦了!”“张姐姐,感谢你!”……在彩虹社区,这位搬迁群众口中的“家人”叫张兰凤,是三穗县武笔街道彩虹社区的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初心如磐 扛起“半边天”

  “怎么帮?怎么才能帮?”这是2019年张兰凤在参加社区居委会选举前一直犹豫和思考的问题。

  2018年底,与众多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一道,张兰凤与女儿搬进了彩虹社区。回想搬进社区那一刻,张兰凤说:“以前我在外面打工,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搬迁政策让我住进了新房,我觉得我很幸福。”

  搬进社区后,张兰凤怀着感恩之心,应聘成为一名社区网格员。为摸清每一户的信息情况,她不分昼夜走访、整理,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所辖网格信息摸排。

图为张兰凤在社区走访。新华网发

  作为网格员的张兰凤主动担当,帮助老人出门回家,协助清理垃圾、下水管道,她的身影穿梭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看到老人没人照顾、小孩儿没人管,我的心是痛的。从小到大对我好的人太多了,我要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张兰凤说,所以她决定参加社区居委会选举,主动把责任承担起来。

  2019年12月,张兰凤高票当选为彩虹社区居委会主任(后于2023年当选社区党委书记),她把目光投向了那些影响安居乐业的“硬骨头”。

  如何让这个庞大的“新家”运转有序、温暖和谐。张兰凤推动“社区+网格长+楼栋长+志愿者+搬迁户”的五级联动服务管理模式,“群众有事我来帮”“群众心愿我来办”。

  敢做善为 锚定“致富路”

  从一名普通的搬迁群众,到社区的“当家人”,张兰凤的根始终扎在搬迁群众之中,用真心守护搬迁群众的安居梦、乐业梦。

  “搬得出,只是迈出了第一步,稳得住、能致富,才是真正扎下根子的关键。”这句话常常挂在张兰凤的嘴边。她比谁都清楚,要让这些告别故土的乡亲在陌生的城市站稳脚跟,一份踏实的工作,就是最温暖的依靠。

  张兰凤创新推出了“四单”培训这个“金点子”,搬迁群众按自己的心愿“点单”,社区用心“接单”汇总,就业局精准“下单”匹配,专业老师热情“领单”开讲,极大地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截至目前,社区已开展缝纫、竹编、家政等20余类就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劳动力1898人次。

  张兰凤在帮助大家提高本领的同时,还不断四处奔波,千方百计牵线搭桥。去年以来,她主动对接县内外企业,累计发布用工岗位1382个,举办专场招聘会37场。

图为张兰凤在社区走访。新华网发

  为了让搬迁群众能就近就业增收,张兰凤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引进就业帮扶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

  目前,社区已有3个扶贫车间和2家企业入驻园区,提供就业岗位224个,吸纳搬迁群众在小区内就近就业,做到挣钱顾家两不误,让搬迁群众的日子过得踏实。

  大爱无垠 编织“幸福梦”

  在彩虹社区,“张妹”“张姐姐”,是街坊邻里对张兰凤最常挂在嘴边、也最暖心的称呼。

  这位“80后”的社区女书记,肩上担着几百户人家的生计冷暖,心里装着老老小小的喜怒哀乐,是名副其实的“主心骨”,是大家离不开的“贴心人”。

  独居老人的被子该晒晒了,她利索地抱出去铺晒;谁家的电灯不亮了,她挽起袖子就能找出毛病;听说谁家娃儿学费犯了难,她立马四处张罗;邻里间有“疙瘩”了,她招呼大家坐下来,帮助和谐处理……

图为张兰凤在社区走访。新华网发

  在参加县里组织的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培训后,她多方筹措资金,创办了“留守儿童集体生日会”。每个季度,她都会为100多名留守儿童举办生日会。

  当看到孩子们拍着小手、唱着生日歌,小脸笑得像花儿一样时,平日里风风火火、坚韧要强的张兰凤眼中含泪。“我要让这些孩子知道,他们并不孤单,社区就是他们的家。”张兰凤说。

  张兰凤没有豪言壮语,却用日复一日的汗水、用一颗滚烫的真心,诠释着什么是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担当。正如她那句话,“乡亲们脸上真心的笑容,就是颁给我的最佳奖状。老百姓日子过得踏实幸福,就是我最好的‘成绩单’”。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从“行有所便”到“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她用专业与温情,在干部与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的“连心桥”,用满腔赤诚守护着万家灯火的幸福。(刘昌馀)

【纠错】 【责任编辑:吴雨 卢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