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数字革命”:贵州通史展这样打破时空界限-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07/21 17:23:57
来源:贵州省博物馆

博物馆的“数字革命”:贵州通史展这样打破时空界限

字体:

  贵州省博物馆通过“人文山水 时光峰峦——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以数字化技术重构三十万年文明叙事,打造博物馆创新传播样本。观者能沉淀其中,通过视觉、听觉和空间给予了心灵的洗礼,使我们不仅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而且思维得到更新,汲取精神力量。

  追寻历史 守护文物

  笔者走进博物馆,与馆内珍藏的3500多件(套)文物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对话。每一件藏品,都在诉说着不同的故事,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走进贵州省博物馆,仿佛跨越了时空的界限,与历史有了亲密接触,让人仿佛置身于文明的长河之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展厅第一单元“洞天岁月 星光闪耀——史前时期”,新布局设计非常巧妙,视觉感让人大开眼界。贵州省博物馆首次将多年的考古成果与丰富的历史文献相结合,诠释贵州通史。这个单元展示距今1万年左右古人类的生产技术革新,如磨制石器、发明陶瓷等,笔者被那充满历史感的物件所吸引,尤其是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威宁中水遗址出土的陶器,自带神秘感,那是时光赋予陶器的附加值,只需一眼,便让人感悟到时间的秘密。

  漫步至第二单元“青铜之光 华夏一脉——先秦时期”,展品之间的空间布置恰到好处,使观众能够流畅地游览每个展区,仿佛进入一个艺术的空间。笔者驻足在一件陶器前,不由得被它深深吸引,残缺不全的陶器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美。笔者想象着它在古代是如何被匠人精心制作而出,又是如何在漫长的岁月中历经风雨与战乱,最终来到博物馆里,与笔者产生了这样一种奇妙的缘分。这种感受让笔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守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穿越过时光的隧道,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文明气息的世界。第三单元“郡国并治 多族共融——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如同在历史的画卷上轻轻抚过,这里的空气似乎弥漫着古老的味道,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是时光赋予的韵味。这个单元突出汉代郡县制,还能欣赏到贵州两台“最贵的车”——贵州省博物馆馆藏兴义万屯8号墓出土铜车马(辎车)与黔西南州博物馆馆藏兴仁交乐6号墓出土铜车马(轺车)。两件造型不同、功能各异的铜车马一同亮相,辅以各类青铜车马件,将细致入微、全景式展现汉代贵州车马交通景象。缓缓地走近,仿佛能听到它们低沉的呼吸声,那是岁月的回响,是历史的低语。

  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故事的载体,它们见证了古代文明的繁荣与衰败,记录了人类的智慧与情感。

  创新发展 数字展现

  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博物馆开设展览,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次贵州省博物馆运用全新技术、模式和手段来展示文物,数字化的创新模式,为观众所带来的震撼无疑是巨大的。

  正如文化学者钱穆先生说,文化是由其群体内部的精神累积而成。随着笔者进入第四单元“兼容并包 因俗而治——隋唐至宋元”,就更能体会到这种精神的凝聚力。这个单元在模拟的遵义土司遗址场景中,探索文化上的兼容并包、五彩缤纷,在馆内就能感受到考古现场的真实感。

  第五单元“国之战略 设省而治——明代贵州”,让笔者深刻了解到贵州历史发展的里程碑,建省后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科举人才辈出。这一单元通过现代科技的运用,展示出的历史文化更加生动形象,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第六单元“黔境定格 社会开新——清代贵州”,讲述清代大规模改土归流等大事件,引入新品让近代工业萌芽,大汉贵州军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封建制在贵州的终结。还利用场景还原、雕塑、沙盘、多媒体互动、图文展板、3D打印等多种展示手段与展品实物相结合,特别是阳明文化的介绍,做得逼真且清晰。

  此外,夜郎文化、土司文化、屯堡文化、沙滩文化等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都通过展览“活”了起来,彰显贵州在历史长河中融入华夏核心的发展进程。展览运用AR增强现实、3D打印、数字投影等新技术,在模拟的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场景中,观众可通过手机扫描触发文物背后的历史场景,实现"一物一世界"的沉浸体验。

  以史为鉴 创造转化

  最令笔者惊喜的是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区,各种别具特色的文创制品让人目不暇接。贵州省博物馆近年来以“让文物活起来”为核心理念,通过文创开发实现文化价值的创新转化。其打造的“文物IP+”矩阵,将馆藏资源与非遗传承深度融合,开创了博物馆文创的“贵州模式”。从传统工艺到现代设计,每一件文创产品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让人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展现了博物馆的创意与品味,也给历史文化赋予了新的活力与魅力。

  贵州省博物馆根据贵州文化,融入刺绣、蜡染、竹编等非遗元素进行研发,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既具有文化底蕴又富有创意的产品。这些文创产品,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创新思维的探索,它们让文化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贵州省博物馆之行,为笔者打开了一扇新的文化窗。一组组文物、一张张照片、一幕幕场景,带观众从科学研究、考古发现、文物征集、社教活动等不同角度,了解一段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欣赏这些珍贵文物的同时,也要铭记那些为保护中华民族文化遗产而付出辛勤努力的前辈们。愿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继续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贡献力量。循着先民的足迹,守正创新,砥砺奋进,贵州必将迈向美好的“黔”景。(李歆)

【纠错】 【责任编辑:刘昌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