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矿产资源条例》正式实施 “富矿精开”有了法治说明书-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正文
2025 07/18 14:46:20
来源:贵州日报

《贵州省矿产资源条例》正式实施 “富矿精开”有了法治说明书

字体:

  磷矿带着现代农业的基因被唤醒,锂矿诉说着转型发展的“锂电热望”,铝矿酝酿着“飞”向宇宙的航空新可能……今天的贵州,正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书写着从“地下富集”到“地上富足”的故事。

  与此同时,当“富矿精开”深入推进,当“生态红线”划定开发边界,如何让“法治护矿”跟上贵州高质量发展的脉动节拍?

  7月1日起,《贵州省矿产资源条例》正式实施。在国家颁布新《矿产资源法》后,这部首个矿产资源地方性配套法规,相对于原条例名称删去“管理”二字,生动诠释从“监督管理”向“权益保障”的立法转变,为加快构建富有贵州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

  一

  新时代闯新路,更需要新方法破题、新实践检验。作为率先开展矿产资源地方性法规立法实践的贵州,如何将服务“富矿精开”探索形成的经验做法予以总结固化?

  让发展探索的“源头活水”与法治建设的“固本培元”有机结合是关键。

  早在2023年6月,省人大有关专委会与省司法厅、省自然资源厅就共同成立立法起草小组,充分吸纳各方面意见形成草案,并经省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条例》。

  “《条例》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富矿精开’战略部署,围绕矿产资源全生命周期构建‘精确探矿、精准配矿、精细开矿、精深用矿’管理体系。”省自然资源厅党委书记、厅长周宏文介绍。

  如何让矿产资源开发从“碰运气”转变为“算数据”?聚焦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条例》明确,“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提升综合勘查能力”,让矿产资源“家底”摸得更清。

  科技创新赋能精确探矿、矿业权改革优化精准配矿、规范开发助推精细开矿、产业链延伸促进精深用矿……《条例》在贯彻落实“富矿精开”战略部署上可圈可点、成效显著,利用法治手段构筑起完整制度链条,保障“富矿精开”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破解新时代矿产资源发展难题提供规范解集。

  二

  好钢要用到刃上,矿产资源也需要规范化、高效化配置。

  自新《矿产资源法》颁布以来,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一证载两权”的历史宣告结束,矿业权如何出让成为热点话题。

  虽说贵州坐拥“富矿”,但优质矿产资源储量有限,应该合理配置给更具转化效率的市场主体。

  为了让沉睡的“宝藏”释放更大的价值,《条例》设置矿业权专章,规定矿业权设置应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地质工作规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需要、地质工作成果等科学确定向市场投放矿产资源的总量、结构、布局和时序,优化矿产资源配置。

  只有播撒在肥沃的产业土壤中,优质的矿产资源才能结出丰硕的经济之果。如何确保每一棵“资源良种”都能找到最适合它生长的“产业沃土”?

  《条例》规定矿业权应当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竞争性出让方式设立,科学编制矿业权出让计划,确保出让工作与用地用林用草等审批事项有效衔接,积极推进“净矿”出让。

  针对“圈而不探”“占而不采”、涉法涉诉等问题,《条例》进一步强化矿业权出让合同的刚性约束,对矿业权人不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开展勘查、矿山建设和开采工作的行为进行规制。

  三

  不见烟、不排废、不闻味,贵州美锦围绕一块煤的“七十二变”产业升级,“近零排放”绿色转型,真正实现“产煤不见煤”;

  回流产业链上游、回填矿山肌体,贵州磷化开展“1468”项目解决困扰化工界已久的磷石膏问题,不断推进资源化与循环利用;

  …………

  贵州正不断用实践证明,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就是最好的生态保护。

  如何平衡好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需要技术创新的“破壁锤”,更需要法治护航的“安全盾”。

  今年多次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委员们的审议发言道出了发展心声——要让《条例》成为回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立法实践。

  “《条例》设置矿区生态修复专章,从整体上把握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明确修复原则和要求,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全过程。”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二级巡视员李明德介绍,矿区生态修复实现了从“零敲碎打”的生态保护规定到“系统全面”的生态修复制度的根本性转变。

  当法治成为矿业的“绿色开采证”,不仅能为“富矿精开”划定绿色跑道,更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在这里,资源有保障,开发有规矩,生态有底线,每一寸土地都在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篇章。(记者 敖子棋)

【纠错】 【责任编辑: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