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清晨,贵州福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冷库门前,公司董事长许俊才打破宁静:“师傅,第一批福腺康新产品入库,多少瓶?”
“8028瓶!”工作人员的回答中透着自豪。
这批崭新的三联灭活疫苗即将发往广东、河南、山东等地。这不是一次寻常的发货——8028瓶的背后,是贵州在自主研发新兽药领域实现零的突破。去年2月,这款三联灭活疫苗(鸡新城疫、禽流感、禽腺病毒)正式获得国家新兽药证书。
“一针三防”,是该公司研发部主任罗意对这款疫苗价值的高度凝练。养殖户只需一次注射,即可同时预防新城疫、禽流感以及日益严重的禽腺病毒感染,大幅减少免疫次数,提升免疫和养殖效率。
创新的种子,早在14年前就已在贵州悄然种下。
作为省内唯一一家按农业农村部GMP(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设的现代化、科技型动物疫苗生产企业,贵州福斯特生物科技近年来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加大生物疫苗自主研发力度,已拥有国家级新兽药证书4个,专利13项,实现9项科技成果产业化。
“疫苗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许俊才坦言,“福腺康”从2015年立项到最终获批,历经近8年攻坚克难,其间经历了无数次试验与等待。
罗意介绍,相比传统疫苗,三联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流程更为复杂。从选种、细胞培养、接毒时间到数据筛选,往往需进行上千组试验才能获得理想结果。生产周期约一个月,涉及20多个关键点,团队必须层层把关,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产学研协同创新,为“福腺康”的成功提供了坚实支撑。公司联合南京农业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攻关。“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是推动疫苗研发的关键力量。”许俊才说。
尽管取得阶段性成果,企业仍面临内部优化、行业竞争加剧、高端人才短缺等挑战。对此,许俊才明确明白,破局之道,依然系于创新二字:深化本土产学研合作,凝练项目,协同攻关,目标是再拿下一个国家新兽药。
目前,福斯特的生产线正为国际订单开足马力——6000瓶专为预防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及禽流感(H9亚型)设计的三联灭活疫苗,即将发往越南。这是继2023年7月首次叩开国际市场大门后,贵州福斯特疫苗又一次出海。
公司将依托生物技术研究院,以及“贵州省动物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贵州省兽药科技应用公共服务平台”两个省级平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拓展中东、西亚、东盟、南美等新兴市场,让“贵州智造”走向世界。(记者 赵旭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