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摩”课项目助力城乡化学教学-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正文
2025 07/11 17:32:19
来源:新华网

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摩”课项目助力城乡化学教学

字体:

  新华网贵阳7月11日电 针对县域中学化学教育痛点,贵州师范学院探索教育创新路径,打造出一款人工智能轻量化辅助化学教学的教育智能体引擎——“摩”课,为城乡化学教育注入新动能。

  “摩”课是聚焦AI+化学的教辅软件,以WPS插件形式嵌入教学场景,解决国产替代化难题,其拥有智能快捷输入、知识拓展、一键成卷等核心功能。目前已获4项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

图为教师与学生讨论现场

  今年3月,教育部推出“县中振兴”行动计划,关注统筹调配教育资源,聚焦县域中学教育质量提升。7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政策指引。

  贵州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科创团队深入调研30余所县域中学及11所发达地区中学发现,化学学科因侧重微观探索,存在抽象概念难理解、欠发达地区实验资源不足、教师缺乏智能教学工具、学生针对性训练不足等问题。

图为学生讨论现场

  为解决这些难题,该团队整合全国30余本化学教材、5万余道试题及1000多个知识点,构建起融合化学知识与技术的图谱,依托3项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其一,自研词嵌入模型匹配输入技术,通过文本清洗、符号分类及精准匹配,研创国内教育级化学符号智能输入功能,可识别1000余种化学结构式、1000余种晶体结构式及2000余种化学反应方程式,解决符号输入与概念理解难题;其二,采用LLM+IRT双引擎驱动技术,实现学情与教学目标智能动态匹配;其三,运用基于web3D的化学虚拟仿真技术,打造高还原性、可交互的虚拟实验环境,让分子“触手可及”,实验“无限次重来”。

图为项目试验过程

  “作为师范生,能让大山里的孩子隔着屏幕‘敲碎’化学键,我们的代码便有了意义。”该团队成员认为,通过技术创新,“‘摩’课”项目有效弥补乡村学校实验资源短板,让学生学习效果“肉眼可见”。(娄立原、刘嘉琦)

 

【纠错】 【责任编辑:卢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