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爱文:一位语文教师的文化传承-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07/10 17:21:35
来源:平塘县融媒体中心

莫爱文:一位语文教师的文化传承

字体:

  近年来,在广州市白云区与黔南州平塘县两地党委政府的正确引领下,来自广东的援黔干部们始终秉持初心,聚焦东西部教育协作重点任务,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通过改善校园基础设施、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师培训等举措,当地教育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这些援黔干部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奉献精神,培育出一批批教育帮扶先进典型,为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莫爱文,1974年8月出生,广东广州人,大学本科,文学学士,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自1997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任教。2024年8月,她跨越山海,奔赴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用语文的厚度与温度,在玉水河畔书写了一曲民族文化交融的教育诗篇。

莫爱文老师“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

  从追光到发光:一颗种子的黔行之路

  当《“探界者”钟扬》的课堂余音未散,当同事从支边归来时眼角的笑意还未褪去,莫爱文的心早已被一束光点亮。那光,是教材里援藏教师跋涉雪山的背影,是同事讲述新疆故事时飞扬的神采。“我也要成为他们!”一颗种子正在萌芽。

  2024年夏,她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手握一本语文教材,从珠江之畔来到玉水河旁,将理想的根系扎进平塘土地的春天,为少数民族的孩子推开了一扇窗——窗外,是千年文化的星河,是民族自信的曙光。

学生体验扎染艺术。

  课堂里的乡土中国:让文化自信生根发芽

  “五十六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因为我们的血脉里流淌着共同的文化基因。”莫老师的语文课堂,从《乡土中国》延伸至家乡田野,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黔南山水的动态美。她带着学生踩过村寨的青石板,记录老人烟斗里呼出的故事,解读“县县通高速”背后的文化脉搏。

  当“村超”的呐喊撞上侗族大歌的颤音,当苗乡斗牛的铜锣声混着水族赛马的嘶鸣,学生们忽然懂了:“州州通高铁、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的背后,是物流大动脉的畅通,更是文化血管的觉醒——它让“黔南孤韵”汇入中华文明的交响乐章,让中国乃至世界听见黔南声音。

  面对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她抛出议题:“乡村振兴,是拥抱未来,还是守护过去?”学生们在辩论中争得面红耳赤,却在调查报告里写下共识:乡村振兴,既要向前奔跑,也要回头守望——踩着旧路基的体温,走出新脚印的力度。

  当“三月三”邂逅《红楼梦》:解码民族文化基因

  翻开必修课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藏着上古节日——上巳节的文化密码,《红楼梦》的春日雅集与黔南“三月三”的民族欢歌遥相呼应。莫爱文以教材为舟,载学生溯流而上,驶入“民族节日里的中国”的长河中——水族“祭山对歌”的悠长调子与汉族“曲水流觞”的轻快韵律在此碰撞,五色糯米饭在课桌上拼出“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诗意悠扬,彩蛋绘制里藏着少年对《诗经》比兴的解读。

  当古老节俗与民族节庆彼此唤醒,当经典文本与民俗风情血脉相融,课堂成为文化孕育的河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碰撞交融中焕发新生,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在沉浸式体验中悄然增长。

莫爱文老师在《乐粤社》课堂上传播民族文化。

  《乐粤社》:在“土话”里触摸千年文脉

  莫爱文深耕岭南文化沃土,创新打造“乐粤社”校本课程,让方言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课堂上,粤语古词“老窦”(父亲)、“细孥仔”(小孩)化作解码《说文解字》的钥匙,助力学生考证《广韵》中的古音流变;水语的“岜”(山)、布依语“摆”(村)等词汇的解析,让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的‘土话’里,藏着祖先造字的智慧密码!”

  以方言为桥,引领学生穿越千年文脉。莫爱文用粉笔圈住黑板上的方言:“当你们说出‘岜’和‘摆’时,不是土气,而是在用三千年前的唇齿,亲吻这片土地的记忆。”在她的诉说下,那些民族语言,在与古代典籍的呼应中褪去尘封,化作鲜活流淌着的文化血脉,在年轻一代的课堂实践中奔涌不息,让岭南文化的根脉在方言的传承中愈发清晰而蓬勃。

莫爱文老师与同事潜心钻研。

  青年教师成长计划:让每颗星自己点亮银河

  “支教,不仅要育今日的桃李,更要育未来的栋梁。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才是教育薪火相传的根基。”莫爱文始终秉持着“教师优先”的理念,她的课堂大门永远向当地教师敞开。听课、评课、磨课、赛课……这些环节早已成为平塘民族中学语文教研组的日常风景。她带领团队精心打磨“乡土语文”特色教案,深入挖掘当地民族文化,将独特的民族风情、传统习俗等元素巧妙融入语文教学的细节处,让课堂充满浓郁的黔南文化特色。

  经过不懈努力与潜心钻研,两名青年教师在县级赛课中脱颖而出,斩获大奖。这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在平塘这片土地深深扎根,如榕树般舒展绿荫,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莫爱文深知,教育帮扶的真谛在于唤醒教师内生动力,让每位教师化作熠熠星辰。当无数星光交相辉映,必将点亮教育银河,让中华文明薪火永续、星河长明。

  “语文的终极使命,是让孩子读懂脚下的土地,并为之热泪盈眶。”莫爱文日复一日的坚守,将东西部协作的宏大叙事,化作平塘学子眼中的璀璨星河。如今,《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声依然回荡在山谷,而更多的“莫爱文们”,正接过这盏教育的灯,继续照亮帮扶之路。

【纠错】 【责任编辑:廖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