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江县泉口镇水塘村以土为媒、以茶为业,探索“五全”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截至目前,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达596.0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达37.55万元。
全身家投入 勇探发展新路
村干部带头“试水”。水塘村地处铜仁市德江县、遵义市务川两县交界处,平均海拔1200米,自古有“水塘山高石旮旯,红苕洋芋苞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怀胎十月生娃娃”之说,曾是出了名的深度贫困村。
2016年,水塘村依托生态环境和气候优势,探索发展茶叶产业,4名村干部领头试种“黄金芽”105亩,收获产业发展“第一桶金”,填补了产业历史空白。村集体抱团“取暖”。
在村干部试种基础上,水塘村“两委”紧密协作,与镇党委、政府联动大力,争取政策支持,投入集体经济资金38.5万元,全民共股种植“黄金芽”茶叶35亩,夯实村集体经济产业基础。村支部引领“破冰”。
如何有效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发展茶叶产业?水塘村党支部立足村情实际,通过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动员5名党员种植茶叶108亩。
推行干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引导群众破除陈旧观念、转变发展观念,带动60余户茶农种植茶叶965亩,实现人均1亩茶,形成了“共建、共商、共享”的产业发展格局。
全要素保障 深耕富民产业
内聚资源外引资金,依托村集体丰富资源和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特殊属性,为“黄金芽”茶产业发展提供用地、资金、资源和销售支撑。
2025年3月,正值“黄金芽”采摘的关键节点,产业临时开销加大,镇党委、政府及时筹集10万元,解决了茶青下树的燃眉之急。内育人才外引技术。村“两委”牵头,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具体负责,采取外引内育的方式,强化人才技术保障。
在外引上,村集体与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茶叶种植和加工技术研究与创新。积极邀请茶叶专家、技术人员到村开展种植、管护、加工技术培训。在内育上,由党支部组织开展每年至少一次茶叶管护、采摘实操培训,确保“一户一人”参加。目前,村集体加工厂已培养4名“黄金芽”加工技术人员,培养直播带货网络主播1人。
内散风险外拓市场,茶叶种植受自然因素影响明显,而在“村干部+村集体+村民”的产业体系中,产业量化到户、分散管护使得自然风险得到有效分散。
同时,村集体及时组织力量,为受灾农户提供物资和技术支持,降低灾害影响。村干部、致富能手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为农户和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市场信息和决策建议,共同应对市场风险。
全过程联结 提振内生动力
群众为主体。茶产业发展,离不开农户的参与和支持。水塘村按照“量化到户、统一标准、分散管护、统一销路”思路,由全村60余户茶农对自家茶山进行管护,统一技术标准,确保茶叶品质;根据品质情况,村集体对村民茶青进行定价收购,“现过现”交易,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群众以茶为业,新农民变身新农人。
务工为主渠。茶叶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茶产业发展带动大量就业岗位。在管护、采摘等环节,农户不仅可在自家茶山劳作,还可在村集体经济茶园、茶叶加工厂就近务工,获得多元劳务收入,熟手可达200元/天。2025年,全村茶产业带动就业8000余人次,支付劳务费40余万元。
分红为主扶。水塘村通过差异化分红,让困难群众特别是没有劳动力的群众享受到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2023年,水塘村争取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473万元,入股县扶贫开发有限公司”,每年保底分红23.65万元,村集体茶园、加工厂每年也给村集体带来可观的分红。2023年、2024年累计分红资金45.32万元,覆盖脱贫户监测户93户、户均增收5000元。2025年,村集体经济收益预计可达30万元。
全链条融合 提升发展质效
抓好生产端。茶叶受时令和气候影响较大。水塘村充分发挥村集体茶园示范作用,依托致富能手茶叶种植、加工经验,抢抓农时,根据气候变化及时优化调整管护、采摘等生产环节工作。村干部定期对茶农生产环节进行提醒,强化灯光诱杀等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提高“含金量”“含新率”“含绿率”。2025年,全村茶青下树2.4万斤,下树率达100%。
做优加工端。强化加工能力建设,依托成熟的加工技术,与邻村茶厂合作,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创建“傩茗皇”黄金芽茶叶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独特品牌。2024年,争取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70万元,购买设备投入到邻村茶厂,一天可以加工茶青4000斤,日产600-800斤干茶、产值30万元,带动茶山2000亩。
拓展销售端。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发挥主导作用和兜底作用,对茶农茶叶进行兜底收购,村党组织书记、集体经济联合社法人多次到浙江等地跑市场,邀请外商到村考察,与大型批发市场对接,积极参加各类展销。依托新媒体人才,积极探索电商销售、直播带货等新兴销售模式,构建起“线上+线下”“批发+零售”“茶青+干茶”的销售体系,确保全村茶叶顺利销售。2025年,全村茶叶批发到浙江、安徽4000余斤,销售80万元,省内批发1000斤左右,销售额20万元,省内外零售300斤,销售额15万元。
全方位振兴 共享发展成果
生活更加富裕。在茶产业没有发展起来之前,一些群众想着能不拿点政策、吃个低保。茶产业发展起来后,茶农不仅有茶山收入,还能就地就近选择务工,每年还有村集体经济分红,平均每户每年增收5500元以上,生活更加富裕,日子更有盼头。
乡风更加文明。茶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促进了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农户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追求,以往农闲时聚众打牌、闲聊的现象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参加各类文化活动、技能培训,培养近30个大学生了,并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运动会,良好乡风正在形成。
治理更加有效。在共同推动茶产业发展中,村民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培养了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邻里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促进了矛盾纠纷化解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助推“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2024年、2025年春节期间,、村“两委”化解大小纠纷10余起,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生态更加宜居。茶叶是生态产业,随着965亩茶叶成林,全村林地面积达到9188.21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3%。加之水塘村处于美丽的泉口万亩草场之上,每到春夏,黄金芽的“黄”与草场的“绿”交相辉映,与草场上随处可见的散养牛羊和蓝天白云互相映衬,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跃然水塘、辐射泉口。(田野 梅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