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在印尼雅加达举办的2025WBrC世界咖啡冲煮大赛上,来自贵阳的中国咖啡师彭近洋荣获世界冠军奖杯,这是贵阳咖啡师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当镜头对准贵阳,由彭近洋主理的乔治队长咖啡馆渐显轮廓,这家坐落于南明区解放路328号万象城的咖啡馆飘散出咖啡豆的醇香,氤氲香气里折射出的正是南明区蓬勃生长的咖啡产业图景——据介绍,南明区全区咖啡店数量400余家,这一杯杯热气升腾的咖啡,究竟如何成为观察南明区经济活力的一扇独特窗口?
资源禀赋:城市基因里的咖啡土壤
摊开贵阳交通图,南明恰似城市命脉的交汇点,这种枢纽价值被咖啡产业精准捕获。
作为贵阳市老城核心区,这里的交通网络如同一张紧密交织的大网,让人流、物流、信息流在这里高效汇聚——4E级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坐落于此,250余条航线如同伸展的触角,连接着世界各地,年旅客吞吐量超2100万人次 ,为南明区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同时,作为西部地区对接东盟重要门户的贵阳改貌口岸,以及齐聚区境的贵阳火车站、贵阳南站,让湘黔、川黔、黔桂、贵昆铁路和贵广高铁在此交汇。此外,多条高速公路纵横相连,构建起高速公路快捷交通圈,将南明区与全省各市(州)紧密连接。
这样空地一体、互联互通的交通血脉,不仅为南明区咖啡产业所需的咖啡豆、咖啡机等原材料和设备运输提供了极大便利,降低了物流成本,还吸引了众多咖啡品牌和创业者纷至沓来。
流动的交通红利沉淀为产业的发展注脚,但咖啡业态的繁荣并不仅限于此。作为贵阳市传统的核心商贸区,南明区还拥有难以比拟的商业浓度与人流优势。
南明辖区内汇集大量金融、商贸、科技类企业总部与高端写字楼——2021年至2024年,已培育亿元楼宇10栋,新增总部企业15家,对品质咖啡存在刚性需求的白领人群高度集聚,为精品咖啡馆提供了天然的目标客群。同时,据2025年南明区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4年,南明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4.25亿元、同比增长4.9%,总量领跑全省,庞大且活跃的消费群体也构成了咖啡消费的坚实基本盘。
商业综合体的集聚效应,能为咖啡店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在咖啡的竞技场上,商业综合体不仅是咖啡的主舞台,更是本土咖啡品牌的孵化器。在南明区,不断持续上新的大型商业综合体为咖啡文化的蔓延提供了丰富载体。
据介绍,近年来,南明区结合贵阳“一核三中心多组团”,聚焦花果园、大南门、火车站等商圈,推动“一带两圈多点”的总体商业布局,全力推动消费新业态、新品牌提档升级。2024年,南明区在打造区域核心商圈上持续发力,全力推动消费新业态、新品牌提档升级,先后实现方圆荟·海豚广场、梦之城、嗨乐街区和贵阳万象城等商业综合体(商业街)落地开业,中国第一批精品咖啡品牌Manner Coffee,乔治队长咖啡等大大小小的咖啡店也随之亮相南明。
得益于南明区人民政府“一圈两场三改”的推进,南明区老街巷里的咖啡店同样生命蓬勃。这项由政府主导的民生工程显著提升了城市微循环的品质,让原本杂乱的空间变得整洁有序,历史文化元素得以挖掘彰显,这种兼具历史感与舒适度的环境,吸引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咖啡馆在此生根发芽,小巷深处飘出的咖啡香,成为了南明区城市更新与文化底蕴融合的最佳代言。
旅游引擎:流动人潮催热“咖旅融合”
作为贵阳市旅游核心承载区,南明区坐拥甲秀楼、黔明古寺、达德学校旧址等标志性人文景点,以及青云路、曹状元街等知名步行街区。
近年来,南明区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供给,聚焦文旅融合、消费升级,做强资源要素集聚、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努力打造旅游集散地、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源源不断地为南明区的咖啡馆输送着“活水”——作为游客抵达贵阳后的重要集散与活动区域,南明区庞大的游客基数转化为了咖啡的消费潜力,“咖旅融合”的效应在南明区的空间布局上更是清晰可见。
记者走访观察到,在南明区知名景点甲秀楼、曹状元街区附近,密集分布着10余家各具特色的咖啡店。 从可饱览古楼全景的景观露台店,到藏身小巷专注于手冲的静谧工作室,业态丰富度极高,共同构成服务游客的“咖啡休闲圈”。
咖啡馆不仅是游客们的能量补给站,更是传播本土文化的重要窗口,像南明区这样景点相对集中的老城区,走累了找家咖啡馆小憩、打卡已成为年轻游客的标准动作,这也催生了咖啡馆对“在地化”表达的强烈需求。
“我老家是四川的,在我们那里咖啡店其实也很多,但是刺梨咖啡,我还是来了贵阳才喝过!”提起“被迫营业咖啡”店的刺梨咖啡,在贵阳务工的四川人小李赞不绝口。
“被迫营业咖啡”位于南明区中华南路街道富水南路74号。不大的店面小巧温馨,橙色的主色调明快亮眼,卡通造型的墙绘则可爱吸睛,笔者来到咖啡店时,被迫营业咖啡的主理人之一熊晶妍正在店内“营业”中。
据熊晶妍介绍,目前店内主营传统意式咖啡、手冲咖啡、创意咖啡、无咖轻饮及小食甜品,值得一提的是创意咖啡以贵州本土特色水果、贵阳本土文化、年轻潮流文化等元素为灵感,打造出兼具视觉美感与味觉层次的创新饮品。
“比如小野花这款饮品是以贵州本土水果刺梨为灵感制作的创意咖啡,我们将野姜花香气、酸甜的贵州刺梨、香甜蜂蜜与清爽顺滑的冷萃咖啡结合,形成了清新又独特的多层次味蕾体验。”熊晶妍介绍。
在南明区,以咖啡表达在地文化的创意还有很多。位于南明区恒力大厦的“对的咖啡”,其咖啡店主理人胡颖是中国首个进入世界咖啡师大赛半决赛的选手,曾获2015世界咖啡师大赛中国区冠军,2016世界咖啡与烈酒大赛中国区冠军,她将茅台酒与咖啡相结合,推出独特的咖啡烈酒产品,当醇厚的茅台酒与浓郁的咖啡碰撞在一起,奇妙的化学反应带来了别具一格的风味……咖啡师们大胆融合本土元素,折耳根美式、木姜子特调等“黑暗料理”突破味觉边界,将贵州的山野风味注入全球化的咖啡语言中,这些融入贵州特色风物的“本地化创意”咖啡产品,不仅吸引了外地游客专程打卡,更让咖啡成为传播本土文化的新味觉名片,如今,作为提升游客停留时间与深度体验感的重要载体,特色咖啡馆已成为南明旅游服务链上的闪亮一环。
一杯小小的咖啡,是南明区经济血脉中流动的活力,它承载着商贸环境的持续优化,折射出老街小巷的有机更新,呼应着旅游人潮的多元需求,更在氤氲香气中,为这座老城区注入了更为年轻的文化表达。当咖啡杯倒映出甲秀楼的倒影,我们看到的,正是一个老城区在时代浪潮中稳健前行、活力焕新的清晰镜像。(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