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一线强作风建新功
——我省扎实抓好年轻干部学习教育提升能力本领
6月2日,来自铜仁市委组织部的干部张伟走进德江县平原镇台头村,以第一书记的新身份开始驻村旅程。
从办公室“爬格子”到乡村振兴“练兵场”。角色与环境的转变,张伟有些忐忑。“来之前,担心能否快速融入、工作能不能干好、当地干部好不好相处。”在与村党支部书记张奇第一次见面后,打消了他的顾虑。
“支书叮嘱我一定要先认亲,与乡亲们熟悉起来,良好关系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张伟告诉记者,不到一个月时间,已经走访了离任村干部、脱贫户、监测户、致富带头人等,“情况开始熟悉了,思路也逐渐理清,现在就是一门心思谋发展。”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
选派驻村是培养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有效途径。我省将推动乡村振兴与培育年轻干部相结合,让年轻干部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担当,一大批年富力强、学历高、素质好的干部人才主动奔赴乡村振兴一线,跑好新的“接力棒”。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省持续深化作风建设,突出抓好年轻干部学习教育,让这支“生力军”在学习研讨中充电提能,在乡村振兴一线锻炼中锤炼作风,实现学干融合、双向赋能。
贵阳市花溪区常态化组织年轻干部参加党校主体班和“墩苗计划”专题培训班,依托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等制度抓实学习研讨与警示教育;黔南州都匀市平浪镇新一届驻村工作队迅速深入田间地头,虚心向老队员、基层干部和群众学习,传承好经验、好作风……把乡村振兴一线作为提升能力本领的“磨刀石”。
学为干之基,干为学之用。广大年轻干部扎根基层,在乡村振兴一线书写精彩人生。
“为搬走这根电杆,几次都没协调拢,要不是镇里面和驻村干部现场办公,这个‘拦路虎’是真难倒公司了,太感谢了。”6月27日,位于遵义市凤冈县永安镇田坝社区的贵州黔茶农旅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雷朝忠说。
凤冈县在学习教育中坚持开门教育,要求年轻干部多下基层,驻村干部要深蹲实驻,注重走访调研收集群众意见,及时纳入问题清单,通过现场办公等形式推动问题及时解决。
“去‘小三亚’一路畅通无阻,感觉太棒啦!下次还要来杉树村‘看海’。”近日,来自贵阳白云区的鄢女士在清镇市站街镇游玩时惊喜感叹。而去年,她和家人在此路段足足堵了3小时。
近年来,随着“森林里的洱海”“大山中的三亚”等美誉在网络走红,站街镇游客如潮。但通往杉树村的狭窄道路,难以承受激增的人流、车流。
29岁的罗号是站街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积极向上反映争取到资金46.43万元,用了半个月时间让“堵心路”变成了“网红路”。今年“五一”假期为上万名游客提供了便利,带动周边村寨旅居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是年轻干部奋斗的“舞台”。
在六盘水市盘州市双凤镇大海村,年轻的民兵连长陈银河和团支部书记陈专开起了“云端集市”,越来越多农特产品顺着“网线”走进全国各地,网络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
面对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青壮年外流等问题,毕节市公安局七星关分局派驻七星关区燕子口镇雄狮村第一书记支俊喜从严格规范“三会一课”入手,发动能人治村,一系列措施让新鲜血液进入村“两委”班子,为乡村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一年前,95后年轻干部张庆辉从北京邮电大学讲台转身,赴黔南州长顺县广顺镇核子村任第一书记。他依托北邮资源,打造乡村振兴研学基地,持续推动傩戏人偶盲盒等文创项目,为村集体创收15万元。
…………
以学促干见实效,既是学习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靶向所趋。贵州持续聚焦年轻干部群体,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施工蓝图”、服务民生的“幸福清单”。(记者 华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