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废旧轮胎“绘”出五彩路 激活“美丽经济”-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06/21 17:18:05
来源:岑巩县融媒体中心

岑巩:废旧轮胎“绘”出五彩路 激活“美丽经济”

字体:

  近日,笔者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客楼镇下寨村看到,一条由70余个色彩明艳的废旧轮胎和150米竹制护栏装点的“五彩之路”,在乡间蜿蜒铺展。

  明黄、靛蓝、绛红……喷涂一新的轮胎错落排列,与村民自供原材、爱心人士出资搭建的竹护栏相映成趣,构成一道灵动的艺术长廊。路旁荷花池中,碧叶连天,花苞亭立,共同勾勒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的诗意田园新画卷。而这抹亮丽的乡村新色,正是下寨村以“小创意”撬动“大发展”的生动缩影。

彩色轮胎错落有致地排列,宛如灵动的艺术长廊。(班福丽 摄)

  这道独特风景的背后,是爱心人士与村民共建家园的合力。8位爱心人士共同出资7000元,包揽了轮胎采购安装及护栏搭建的全部费用。“我们村竹子资源丰富,砍老竹还能促新竹生长,用竹子做护栏既经济又美观,大家一拍即合。”村民周安余一边擦拭着新安装的竹护栏一边介绍。村民周安穗则擦着汗补充道:“这几天真是热火朝天,男女老少齐上阵,分工合作,几天工夫就装好了。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就盼着村子越变越好哩!”这种“爱心人士反哺+村民参与”的共建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废旧轮胎变身景观,不仅美了环境,更展现了村民的环保智慧和创新活力。”下寨村党支部书记杨秀芳指着彩绘轮胎介绍,“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这‘五彩路’是我们发展特色旅游、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一个新起点。”

  近年来,下寨村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抓手,创新“农业+旅游+文化”发展模式,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全省文明村”等十余项省级、国家级荣誉收入囊中。

下寨村荷花含苞待放。(代乔萍 摄)

  依托“荷花池塘-露营基地-云雾茶园-千年红豆杉-三层洞瀑布”的精品旅游线路,下寨村深耕“以荷为媒,以花会友”,大力发展“赏花经济”,推动“赏花+文化+体验”深度融合。

  杨秀芳给笔者算起了“增收账”。“多彩文旅活动吸引了八方来客,年度旅游收入超200万元,累计接待游客15万人次以上。更关键的是,带动周边300余户村民人均年增收超1.2万元。”文化旅游的繁荣更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文化旅游节不仅带来了真金白银,还催生了民俗表演队,培养了10多名非遗传承人。”杨秀芳笑着说,“竹编、傩戏这些曾濒临失传的传统老手艺,如今成了游客眼里的‘香饽饽’。”

  如今的下寨村,360亩荷田摇曳生姿,400亩云雾茶园清香四溢,稻鱼共生、林下黄精等特色农业生机勃勃。1050米竹海步道、民族文化长廊等设施日趋完善,发展的红利真切地惠及了村民生活。

下寨村“五彩“步道一角。(代乔萍 摄)

  曾在外务工的成霖,如今返乡经营着农家乐。“以前一年到头见不着孩子,现在守着家门口就能赚钱!”他指着窗外晾晒的腊味和连片的荷田笑道,“节假日游客爆满时,一天流水能抵过去半月工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像成霖一样因村庄蝶变而改变生活轨迹的村民不在少数。退休返乡的老教师周国海,把房前屋后打理得井井有条,月季、雏菊四季常开,屋后菜园青椒、黄瓜鲜翠欲滴。

  “推窗见绿,随手摘菜,这才是记忆里让人心安的乡愁。”周国海的小花园、小菜园成了邻里竞相效仿的“样板”,带动更多村民自发美化家园。

  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业态和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下寨村的吸引力与日俱增。下一步,下寨村将继续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核心,深入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不断探索创新,持续深耕“农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提升乡村的“颜值”与“内涵”,全力打造宜居宜游的富美家园,让村民的幸福生活如同那条“五彩之路”一样,越走越宽广、越走越亮丽。(朱胜攀 班福丽 代乔萍)

【纠错】 【责任编辑:廖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