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岑巩:产业“管”出致富路 集体经济“壮”出新动能-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06/05 16:30:07
来源:岑巩县融媒体中心

贵州岑巩:产业“管”出致富路 集体经济“壮”出新动能

字体:

  仲夏时节,贵州省岑巩县龙田镇都素村的田野间涌动着蓬勃生机:烟叶青翠的烤烟田与椒香四溢的辣椒地里,村民们手持农具穿梭劳作,除草、施肥、管护……一幅产业振兴的画卷在田间铺展。通过党建引领、资源整合、产业创新,这个曾经土地零散、利用率低的村庄,正以烤烟和辣椒产业为突破口,蹚出一条村集体增收与农民共富的特色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都素村烤烟基地航拍一角。(何小雨 摄)

  走进都素村烤烟种植基地,连片烟田如绿色海洋,株株烟苗挺拔茁壮。十余名村民躬身垄间,挥锄清除杂草,动作娴熟而专注。村党支部将田间管理标准化、精细化作为产业增效的关键,党员干部带头深入田间,定期组织农技培训,邀请专家指导科学种植,从育苗移栽到病虫害防治,每一环节都严格把控,为烤烟丰产“保驾护航”。

  “烟草公司从种到收全程服务,技术指导、订单保障让我们底气十足!”岑巩县龙田镇都素村党支部副书记冉进彪充满信心地说。党建引领下的“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土地“活起来”、产业“强起来”。

  针对土地碎片化、闲置率高的难题,都素村创新推行“反租倒包”模式——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流转协议,将零散土地集中整合,再发包给种植能手或经营主体,实现规模化种植。

  今年,该村利用村级奖补资金扭转220亩土地,发展集体产业烤烟和辣椒,仅土地租金就为农户带来8.8万元收益,更释放出1500余个务工岗位,带动村民就近就业。

村民们正在烤烟基地里除草。(吴念 摄)

  “农忙时节来务工,一天100元现结,既能顾家又能赚钱!”村民刘开菊算起增收账:40天劳作收入近4000元,让她和丈夫的晚年生活多了保障。这种“租金+薪金”双增收模式,让村民与村集体在产业链上实现共赢。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都素村的蜕变背后是党建引领的持续创新。合作社统筹资金、技术、劳动力资源,推动水稻制种、烤烟、辣椒等多元产业协同发展。党员干部化身“产业管家”,既当指挥员又做战斗员,从生产管理到市场对接全程参与,确保产业风险可控、收益稳定。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党建引领,扩大制种、烤烟等优势产业规模,让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冉进彪说。目前,该村种有水稻制种1000余亩、烤烟500余亩、辣椒200余亩,养殖蛋鸡20万羽,胡羊存栏2万多只,牛70余头,村集体经济的“造血能力”持续迸发,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吴念 何小雨 张雨默)

【纠错】 【责任编辑:谢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