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七届二次常务理事会现场。(刘北川 摄)
近日,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七届二次常务理事会在贵州省赤水市召开。会议聚焦竹产业创新发展,探讨“以竹代塑”新路径,助力绿色低碳转型。
赤水市拥有132.8万亩竹林资源,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是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首个授予的“中国竹都”。赤水将竹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将竹科技作为创新引擎,将竹品牌作为破圈密码,更以实际行动响应“以竹代塑”倡议,开辟了“以竹代塑”新赛道。赤水正锚定“以竹代塑”、竹制品、新材料三大赛道,初步形成了竹质家具、竹浆模塑、竹酒托、竹地膜、竹餐具以及可降解竹塑包装等100多种“以竹代塑”产品链条。
在赤水经开区的一家“以竹代塑”企业,生产的赤水酱香酒的竹酒托、竹手机壳等成品展示。(张浪 摄)
与会专家表示,赤水竹林资源丰富,在“以竹代塑”新赛道持续发力,竹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支持与帮助,更是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希望赤水持续推动“以竹代塑”,深入挖掘竹文化内涵底蕴,积极融合红色文化,打响“中国竹都”品牌。
会前,参会人员还到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贵州红赤水集团有限公司、贵州宸竹盛业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贵州兴常美竹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汇美佳源纸业有限公司、竹文化博物馆观摩考察。(刘北川 官进)
【纠错】 【责任编辑:刘昌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