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贵州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经验交流活动在毕节举行。活动汇聚了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贵阳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贵州交通技师学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黔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单位相关人士,共探高技能人才培养之道,助推贵州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率先带来前沿经验分享。据该院副校长刘新林介绍,学院秉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理念,将技能竞赛深度融入办学全流程,同时创新校企双制模式,携手企业组建“广东机械联盟”,打造产教融合新典范,成功培育出66名全国技术能手、27名世赛获奖选手,为贵州院校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贵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从政策引领角度切入,展现宏观层面的人才培养布局。通过实现技工院校党组织全覆盖,贵阳市出台全省首个技工院校管理办法,围绕产业需求谋划专业,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全方位构建起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夯实高技能人才培育的政策基础。
政策支撑为人才培养筑牢根基,而院校的实践探索则是培育人才的关键一环。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紧随其后,详细介绍其产教融合与教学创新成果。据介绍,该院组建多个产教融合共同体,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构建“岗课赛证”融通体系,强化“双师”队伍建设,培养出大批在各级竞赛中表现优异的高技能人才。
贵州交通技师学院相关负责人接着分享多维度培养策略。通过采用“内培外引”方式,构建技能大赛“10个一”工作体系,贵州交通技师学院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并拓展社会培训,为社会输送大批优秀技能人才。
院校和地方的经验精彩纷呈,军工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样值得深入探究。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相关负责人着重介绍以政治引领为核心的培养模式。该院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培养制度,搭建赛训舞台、推进“能力提升”工程,为强军事业培育众多专业高技能人才。
军工领域的经验展现出硬核实力,而企业在人才培养上也有自己的“独家秘方”。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关负责人分享了“茅台”独特的人才培育之道。公司深耕匠文化建设,打造“工匠林”“工匠墙”等文化载体,营造浓厚的崇匠氛围;搭建全链条政策矩阵,创新“工匠八步法”等培育模式,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最后,贵州黔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有关负责人作经验分享。据介绍,该公司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多元化培训,加强职业技能认定工作,畅通人才晋升渠道,为企业和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此次交流活动为构建贵州特色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经验碰撞融合,将激发人才培养活力,有助于推动贵州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李莎 郑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