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花桥镇:“三个一”守好“三农”发展“基本盘”-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05/14 16:21:19
来源:石阡县融媒体中心

石阡花桥镇:“三个一”守好“三农”发展“基本盘”

字体:

  今年,石阡县花桥镇坚持“以党建引领服务‘三农’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全面贯彻县委、县政府“1446”工作思路,围绕山地特色农业发展全局,以不误农时不负春的奋斗姿态,“一盘棋”谋划部署,“一张网”协调联动,“一揽子”纵深推进,坚定守好“三农”发展“基本盘”,全力打好春耕备耕“主动仗”,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石阡花桥镇北坪村标准化规模化辣椒种植。(蔡庆润 摄)

  “一盘棋”谋划部署

  绘制“点面结合”规划图。立足该镇区域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精准发力的原则,集中连片倾力打造300亩高粱种植示范基地、5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500亩新植油茶示范基地、3000亩辣椒育苗示范基地,形成“园区示范、沿线带动、片区覆盖”的发展格局,17个村(社区)实现产业融合全领域、特色产业全覆盖。

  下达“包保落实”任务书。发挥党委“指挥棒”作用,将17个村(社区)合理划分为6个片区,落实党政班子成员包片、联系村领导包村、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包组的责任包保,构建“党委统筹、支部推进、党员带头”三级联动体系,形成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营造了党员干部将办公阵地、民心服务前移至村组群众和田间地头的良好氛围。

  倒排“春耕生产”时间表。结合季节性气候环境、农作物生长周期、区域性生产条件等综合因素,围绕辣椒、大豆玉米、水稻等农经作物,科学制定春耕生产时间表。广大党员干部及时深入村组群众,开展春耕备耕宣传,一体推进撂荒地、图斑和边角地整治,号召种植群众有序推动整地待栽工作,确保不误农时不负春。

石阡花桥镇北坪坝区规模化标准化辣椒种植基地。(蔡庆润 摄)

  “一张网”协调联动

  唤醒“沉睡资源”,精准开展摸排整治。组织镇村干部、网格员开展耕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逐村、逐组、逐户、逐地展开耕地核实,精准精细做好耕地保护台账,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块。全面实行边排查耕地、边整治土地,让“沉睡资源”变为产业融合发展的“源头活水”。目前,在136个村民组地毯式排查整治撂荒地、弃置地、闲置地3600亩。

  守牢“耕地红线”,精准压实整治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底线”,严厉打击违规占用耕地、乱占耕地建房等违法行为。按照分类施策、动态管理的原则,紧盯粮食生产示范点、高标准农田、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把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落实到“最小单元”。今年劝停违规占用耕地行为2起,对标整改“非粮化”问题3处。

  激发“乡村活力”,精准落实复耕措施。通过耕地保护与图斑整治进行对比排查,明确耕地位置、土地面积、问题类型,按照“先易后难、分类推进”原则,通过“专业队伍+农户联动”的整治模式,有序推进机械深耕和技术改良,迅速掀起辣椒、烤烟、高粱等农经作物种植热潮,乡村活力全面激发。截至目前,全镇土地复耕率达98%以上。

石阡花桥镇龙宝山的500余亩辣椒种植基地。(蔡庆润 摄)

  “一揽子”纵深推进

  “双轮驱动”备。通过镇级统筹、村级实施的形式,发放大豆种子4000公斤、玉米种子1000公斤、有机肥10吨、配方肥50吨,全面补齐备耕保障链。由综合执法部门牵头,联合市场监管、平安法治、农业农村等部门,对该镇20余家农资经营门店,常态开展假冒伪劣农资打假监督检查,切实保障广大群众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三方协同”种。结合土壤、海拔等实际情况,采取经营主体集中流转土地种植、村集体经济组织托管种植、农户自发种植的“三方协同”方式,全面激活沉睡资源“神经末梢”,有力打通资源应用“毛细血管”,采取“3+2”“4+2”复合种植模式,累计标准化、规模化、示范化开展农经作物种植。

  “多维发力”管。省农科院驻村帮扶干部率该镇农技人员,围绕农经作物的标准种植和田间管理,深入辣椒、高粱、烤烟、大豆和玉米种植的田间地头,引导种植群众科学化开展田间管理,以便及时应对气候变化和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截至目前,全镇已种植油菜9500亩、辣椒3000亩、大豆和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900亩,预计种植水稻8000余亩。(谭文斌 金芳芳)

【纠错】 【责任编辑: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