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为基 文铸魂 旅为媒 融出乡村旅游新图景-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正文
2025 05/08 09:30:55
来源:贵州日报

贵州:农为基 文铸魂 旅为媒 融出乡村旅游新图景

字体:

农为基 文铸魂 旅为媒

融出乡村旅游新图景

  从苗岭深处的非遗之旅到万峰林下的田园经济,从科技赋能的“天眼小镇”到茶香弥漫的生态庄园,从“村”字号赛事到山地农耕的特殊体验。贵州正以农业为笔、山水为纸、文化为墨,绘就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乡村旅游新图景,把乡村振兴的蓝图,化作触手可及的幸福。

  农为基:以农耕习俗丰富旅游业态

  “五一”节前,在黔东南州从江县加榜梯田举办的“开秧门”农耕仪式,把农耕习俗打造成特色文旅产品,吸引不少游客“打卡”,体验别样乡愁。游客们撒谷种、放鱼鸭,并参与梯田抢鱼鸭活动,抢到就能带走。

  加榜梯田有1万多亩,主要分布在加榜乡6个村寨的公路两侧,绵延20多公里。

  这次的“开秧门”活动对从江县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进行了演示。澳大利亚游客兴奋地说:“很高兴感受到贵州的山地农耕文化,这是个美妙的地方,既有趣又漂亮。”

  在加榜梯田,村民们种植一季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秋收时节,在同一片土地上,稻花香里有鱼鸭。

  眼下,加榜梯田正一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边丰富旅游业态,把民俗活动、民族节日打造成特色旅游产品,以农文旅深度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以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为基础的三产融合之路,贵州正越走越宽。

  在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马场村,500余亩的茶园里蕴含着当地茶文旅融合的发展动能。

  “前些年,公司的主要精力都用于精细管理、提升工艺来实现茶园提质增效。现阶段,公司正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茶文旅融合发展上,助力当地乡村旅游。”贵阳花溪赵司古贡苔茶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股东冉安定说。该公司开发出茶叶啤酒、茶叶腊肉、茶叶菜品等,还与乡里的黔陶技艺传承基地合作,在茶叶包装中加入陶器。

  文铸魂:挖掘“村”字号文旅特色

  “五一”假期期间,贵州“村超”赛场迎来一场备受瞩目的中外足球友谊赛,巴西劲旅万里奔赴黔东南州榕江县。同时,贵州“村马”全国赛马邀请赛在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火热开赛。来自新疆、云南、山西、河北多地代表队携国内外150匹赛马同场竞技。

  贵州还“派上”侗族大歌、苗族飞歌、侗族摔跤等民族文化展演,苗族银饰、侗族服饰、蜡染刺绣等文化产品精彩亮相,千人蹦苗迪、万人吟侗歌等壮观场面气势磅礴。

  乡村丰富的文化资源促进了农文旅融合发展。

  民族文化与旅游体验相融合,留住青山绿水,保留乡风乡韵,让人记得住乡愁,看得见美好。在黔东南州雷山县的郎德苗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存。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色,鳞次栉比的吊脚小楼,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浓郁的苗族风情,潇洒奔放的民族歌舞,吸引了大批游人进寨观光旅游。

  “郎德苗寨的民族文化、田园风光给我的感觉特别好。”广东游客杨婧说,“这边人文好,空气好,天气也很适宜,这次旅游感觉很舒适、很开心。”

  旅为媒:春日“颜值”变“产值”

  西秀区鲍家屯前油菜花金黄灿烂;黄腊乡樱花园铺展如雪云霞;宁谷镇山野浸染桃红浪潮。这个春天,安顺市“赏花经济”可谓一路繁华。

  “上春山·赏花海”一直是安顺市西秀区春季文旅的热词。今年,西秀区推出的“Hi西秀·四季游——花那里”赏花季系列活动,用七大赏花胜地串起全域游玩路线。

  今年3月,西秀区共接待游客164万人,同比增长28.19%;全区旅游总收入16.26亿元,同比增长约25.56%,让春日“颜值”变为经济“产值”。

  村民鲍茂益的农家乐生意旺了起来:“鸡辣子、蛋卷、红肉煨豆腐果等屯堡菜很受欢迎。”

  村民鲍红秀将特色小吃卖到互联网:“赏花季,游客多,松糕粑比较好卖,网上订单也多,每天收入几百元,好的时候有上千元。”

  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困局,到“山地特色农业强省”的崛起;从“深山里”到“桃花源”,从“守着金山饿肚子”到“绿水青山变金库”,贵州正以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实践,谱写乡村振兴协奏曲。(记者 邓钺洁)

【纠错】 【责任编辑: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