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新农人”雷建军:“头雁”领飞产业丰-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04/30 23:06:32
来源:松桃县融媒体中心

松桃“新农人”雷建军:“头雁”领飞产业丰

字体:

  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的村民在挑辣椒秧苗。(谢慧芳 摄)

  当前,在松桃苗族自治县出现了一批“新农人”,他们是懂技术、懂知识的高素质农民,在乡村形成以“头雁”领飞的农业发展模式。其中,普觉镇真旗屯村党支部书记雷建军便是其中一位。

  在真旗屯村的大棚里,雷建军忙着和村民进行水稻育秧。今年,真旗屯村计划种植400亩水稻,在机械化水稻育秧的流水线上,村民们分工合作,放毯盘、基质、水稻种子,搬运秧盘。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水稻育秧,2台流水线,2天可以完成400亩育秧。目前,我们村‘稻油轮作’已实现了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通过农业机器的投入,节约了劳动成本,实现了我们村产业规模化发展。”真旗屯村党支部书记雷建军说。

  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真旗屯村党支部书记雷建军在放水稻基质。(谢慧芳 摄)

  以前,雷建军忙着做生意,他正是干劲十足的时候,普觉镇动员年轻党员干部回村发展。2021年,雷建军响应号召担任真旗屯村党支部书记。

  雷建军回村后,瞄准村里的土地、大棚等资源,致力于让村里发展起来。他首先把村里建设的大棚利用起来,春季育水稻、辣椒苗,夏、秋季种植香瓜,冬季种蔬菜。2022年以前,真旗屯村种植了牧草,但牧草需要的劳务较少,大部分村民闲置在家。雷建军响应国家在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政策,把村里的土地流转来种植水稻,并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

  但雷建军在村里产业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村民们担忧产业能否真正发展起来,更担心务工收不到工资。2022年,村里购置了水稻育秧机、插秧机、烘干机等新农具,水稻全程机械化顺利实施,村民的工资年底得以全部结清,村民们才真正相信雷建军可以带着村里一起发展。

  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真旗屯村的村民在进行机械化水稻育秧。(谢慧芳 摄)

  在雷建军的带领下,真旗屯村经历了一场蜕变。真旗屯村留守在家的人以老年人为主,他们无法完成劳动强度大的传统农业。但随着该村实施水稻全程机械化,让村民参与到育秧、起苗等劳动强度较小的流程中。目前,全村80%的土地流转出来发展产业。村里的闲置劳动力,变成了一个个“产业工人”,除了有土地租金,还也可以在基地务工。

  “村里发展产业以来,我们年级大了出去不到,就在村里干活,目前主要是忙着水稻育秧、辣椒起苗。去年,我家的土地流转费有1500多元,我的工资有15000多元。”真旗屯村党支部书记雷建军说。

  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后,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目前,真旗屯村集体经济结余30余万元,村委会的仓库里还堆放着的谷子、菜油等物资。去年年底,雷建军给所有村民结清工资后,还给村民分红。

  “村里这几年搞产业发展,我们得到了实在的好处。我们可以在家门口务工找点零用钱,年底还可以参与分红。去年年底,我们村每人分了30元现金,10斤大米,我们感到很高兴。”真旗屯村村民杨文康说。

  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真旗屯村的村民在起辣椒苗。(谢慧芳 摄)

  水稻育秧、辣椒育苗、红薯移栽及采收等农忙时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力,在真旗屯村,村民一年四季都有许多活儿干。

  “目前,我们村以‘稻油轮作’为主,同时,根据地形情况,还选择种植了辣椒、红薯等,所有产业可以带动全村100人长期就业,预计年底发放劳务费70余万元。”真旗屯村党支部书记雷建军说。

  如今,真旗屯村的产业发展图景正欣欣向荣。村里以“订单式”发展400亩水稻,水稻已完成育秧;田里的400亩油菜长势正好,即将进入采收期;200亩红薯红薯即将开始移栽;1000亩辣椒苗已经开始起苗、移栽。

  接下来,雷建军还将继续完善村里的农业设施,通过科技持续赋能,让传统农业有利可图。雷建军将对20个大棚进行标准化改造,优化大棚位置及完善喷灌系统;村里的粮油加工厂已经建设好厂房,将购置一批加工设备,可以加工水稻、菜油。

  “随着我们村粮油加工成即将投入生产,实现我们村大米、油菜深加工,同时,通过品牌的创立,促进我们村产业品牌化发展,助推三产融合,助力村民增收致富。”真旗屯村党支部书记雷建军说。(洪婧 谢慧芳 戴刚)

【纠错】 【责任编辑:刘昌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