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县珠藏镇乡场:既有烟火气 又有生意经-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织金县珠藏镇乡场:既有烟火气 又有生意经

2024-05-23 16:36:02  来源:贵州日报

  5月16日,是织金县珠藏镇赶乡场的日子。珠藏镇赶的是甲子场之龙狗场,即逢属龙属狗的日子赶场,间隔六天。

  来自浙江诸暨的石煌汉来珠藏镇跑业务,时间空闲,于是兴致勃勃地到乡场上溜达。

  14年前,在亲戚朋友都在沿海一带“大展拳脚”的时候,石煌汉默默地选择了来贵州发展。合伙开办企业、经营环保设备……石煌汉在贵州发展如鱼得水,并在这里安家落户,变成了新贵州人。

  “来贵州14年,赶乡场还是头一回。”石煌汉说,他的老家在浙江诸暨农村,但村里就有菜市场、超市和商场,没有赶乡场的习俗。

  走进熙熙攘攘的乡场,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石煌汉东瞅瞅西望望,对乡场上的土特产特别感兴趣。

  “这个烟熏豆干怎么卖?”

  “这个花豆豆多少钱一斤?”

  “有少不得?有少的话我称点。”石煌汉操着地道的贵州话与卖土特产的老乡砍价。

  逛了一圈,石煌汉买了两块烟熏豆干、两斤花豆和一包包谷花。“岳父岳母很喜欢这些东西,老百姓自己种的,自己手工做的,卖相不好,但是味道安逸得很。”

  不远处,一块写着“张嬢嬢牛杂汤”的旗子吸引了石煌汉的目光。一口大锅里,牛杂汤咕咕冒着热气,赶场的老乡正坐在小凳子上大快朵颐。

  “这味道,闻起安逸。”石煌汉耸了耸鼻子,嘴馋起来,“老板,也给我来一碗。”

  照着老乡的样子加点薄荷在牛杂汤中,抬起轻轻啜一小口,牛杂汤的香味便在舌尖上蔓延开来。

  “真的香!”石煌汉咂咂嘴说,东奔西走这么多年,很少喝到这么香的牛杂汤。

  “我这个牛杂汤是远近闻名的。今天已经是第三锅了。”张嬢嬢接过话头。

  “一锅能卖多少钱?”石煌汉问。

  “1500元左右。”

  “那你一场的营业额不是将近5000元?你一个星期赶几场?”

  “一个星期赶4场,明天赶以那。”张嬢嬢笑呵呵地说。

  “一个星期赶4场,营业额差不多2万元,一个月差不多8万元,一年就是将近100万元。”石煌汉一算账,大呼想不到,乡场上一口大锅,几张桌子,年营业额居然将近100万元。

  买到心仪物品的乡亲们慢慢散去,乡场上慢慢安静下来。第一次赶乡场,石煌汉禁不住感叹:“想不到大山深处的乡场上不仅升腾烟火气,还藏着生意经啊。”(记者 谢朝政 冯相清)

[责任编辑:王雪松 邓娴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