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有个“竹”书记-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大同有个“竹”书记

2023-11-27 17:54:40  来源:遵义日报

  竹林面积达12万亩的赤水市大同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选优配强党支部班子,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让村民过上富“竹”生活。

  担任大同镇竹产业党支部书记两年多来,罗桂春逐步探索出竹农变股农、林区变车间、竹农变工人的竹产业“三变”模式,着力推动富民强村。

  聚链成群 铆“竹”干劲

  2021年,在大同镇党委、镇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有着丰富林业从业经验的罗桂春成为赤水市冠萃林业有限公司(下称冠萃林业)总经理。

  林学专业毕业的罗桂春,2001年进入贵州赤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后担任贵州盛森林业公司董事长,全程参与了赤水4次大规模林地经营权流转工作……可以说对林业政策、市场都比较了解。“大同竹资源虽丰富,但开发不足。这里的竹林亩产值低,一亩竹林只靠售卖竹原料,产出只有1000元左右。”罗桂春说,这种状况下,靠竹而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守着竹林的村民如何致富?这条竹产业路如何走?成为摆在罗桂春面前的最大难题。“1929年,在大同成立了党组织‘中共赤合特支’,革命先辈敢为人先的精神鼓舞和指引着我们今天的工作。”对赤水红色故事如数家珍的罗桂春表示:“找不到路,我们党员先来趟,干出个样子,为群众引路。”

  由罗桂春任党支部书记,大同镇林业站工作人员任党支部副书记,整合镇内专业人士与竹农大户13人,大同镇竹产业党支部由此成立。

  “竹产业党支部作为一个非公党支部,不仅要发展好自我,更要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党员就是要先试先干,把群众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带动起来。”罗桂春说。

  有了党支部,群众就有了主心骨,就有了行动方向。“利用好这里的竹林资源,关键是发展延伸竹产业链,提升竹产业的深度价值。”罗桂春说。

  根据产业链条,大同镇竹产业党支部组建了竹原料供应、竹资源加工、林下经济和安全运输4个党小组,分别联系流转竹林、切片厂、菌棒厂、红托竹荪野外仿生栽种基地及货运农机部等公司生产经营各个环节。

  而对林地较为集中的行政村,竹产业党支部设立了5个片区网格,将党员分派到网格中,动员引导懂经营、善管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意识强的“土专家”“田秀才”进入网格。

  竹产业党支部党员魏公理在公司提供的配方支持指导下,在两汇水村发展200亩羊肚菌,种植40万个菌棒,带动3000多人就业,林下经济发展得有声有色。

  党员曹登营是跑林下运输的,加入竹产业党支部后,每年增加了1000多吨的运量。如今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运输司机加入了这条产业链。

  “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罗桂春表示,通过竹产业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聚合效应,党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打通了产业链上下游,助推了大同镇的竹产业做大做强。

  富民强村 “竹”出新路

  党员带头建强竹产业链,带动更多竹农参与产业发展,共享发展红利,实现富民强村目标。

  单一的林地流转费不高,难以吸引群众大范围开展林地流转。针对这一问题,罗桂春采用“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竹农”模式,探索林地集约化经营“一地两签”“六次分红”机制,与镇内5村2社区共同组建的村集体合股企业——山水臻味林业公司合作社,实行阶梯式分红。在广泛宣传、深化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下,截至目前,大同镇已流转林地面积1.5万亩。

  单纯种竹效益不高,罗桂春就把目光投向了林下经济,在竹林下种植食用菌,提高产业效益。

  经过多方考察,罗桂春选择了市场效益较高的红托竹荪作为竹下种菌的主力品种。“红托竹荪品质品相好,市场供不应求,我们最高的一天能卖500多单。”罗桂春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与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和省生物研究所、土壤肥料所、中药材研究所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展深度合作,通过股权激励+专利费用方式,组建了7人专家团队,从菌种培育、土壤干预到实践栽种全过程指导发展,让农户放心种。

  外引高校专家,内育乡土人才。在竹产业党支部的组织下,冠萃林业积极组织本地“田秀才”“土专家”参与红托竹荪培植,培育本土人才。今年以来,已开展技术培训7场次,1200余人次参加培训。

  在支部引领下,在技术支持下,今年,大同镇试种红托竹荪600亩,覆盖天桥、和平2个村。前不久,随着菌棒厂的投产,大同镇建立了培养、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红托竹荪产业链。

  好戏连台,捷报频传。今年,在竹产业党支部的引领下,村集体已累计分红52万元。(记者 石影)

[责任编辑:吴雨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