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做好四篇文章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开阳县做好四篇文章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3-11-20 18:49:14  来源:开阳县委宣传部

  今年以来,开阳县将乡村建设行动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抓手,着力做好产业、治理、增收、振兴“四篇文章”,实现经济兴、村民富、生态美的目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茶叶基地

  做好产业发展文章 厚植乡村建设内生动力

  坚持现代山地富硒特色高效都市农业发展方向,依托富硒资源禀赋,紧紧围绕“一标一街一园五基地”的战略定位,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精心培育“粮油、果蔬、茶叶、中药材、生猪”五大富硒特色优势产业,倾力打造“百亿级富硒农产品聚集区”,助推乡村振兴。

  强力推进“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巩固粮油示范基地建设,加快优质水稻推广,加强耕地保护利用,撂荒地整治,注重科技支撑,大力发展水稻、玉米、土豆、油菜等经济作物,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截至目前,预计实现全县实现粮食播种面积52.43万亩、产量12万吨、油菜播面14.3万亩、产量1.72万吨。

  强力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增强“菜篮子”产品生产与保供能力,依托市农投集团、县农投公司带动,在楠木渡镇高标准蔬菜基地建立年产优质种苗智能化建设;充分利用智能化现代栽培设施设备,在花梨、南龙、城关等低海拔地区,主要种植辣椒、花菜、莴笋、儿莱、大白菜、结球甘蓝、速生菜等品种;双流、高寨、南江、城关等高海拔地区,主要种植大白菜、结球甘蓝、白萝卜等;冯三、宅吉等北部乡镇,主要种植辣椒、大白菜、结球甘蓝、雪里蕻、羊角菜、儿莱、大头莱等。目前,共完成蔬菜(含辣椒)种植面积41万亩次;实现蔬菜产量63.2万吨、完成食用菌种植7800亩/万棒,产量2.15万吨。

  强力推进果、药、茶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依托醉美水果、洪平水果、健康农、仙草集团和兰芝、益荣、黔新茂源等重点企业,加快推进果、药、茶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目前,实现投产茶园面积16万亩、茶叶产量1.055万吨、预计实现水果产量11万吨;预计实现中药材(含野生抚育)种植7.5万亩、产量2.8万吨。

  做好基层治理文章 铺就乡村建设善治之路

  坚持把农村基层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农村“五治”工作提档升级,改善农村环境,提高村民生活品质。

  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美乡村。实施绿化、硬化、美化、亮化工程,大力推进农村“治房”“治厕”“治垃圾”“治水”“治风”工作。掀起农村“厕所革命”,全面完成改厕任务,大力推行“路段长”责任制,建好管好运营好农村道路,持续抓好15个乡镇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同时,抓好河道清淤、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等工作,为群众创造天蓝、水清、树绿的生活环境。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治理成效。推进村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培育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队伍。在全县136个村(社区)把村规民约(居民公入乡风文明建设中,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新风正气。深化平安建设,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信访难题、化解邻里矛盾,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选树农村先进典型,做好示范引领。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典型评选活动,挖掘培育各类模范人物,树立移风易俗家庭,设立善行义举,为培育文明新风提供鲜活教材,让广大市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截至目前,共评选“最美基层奋斗者”15人、“开阳好人”11人、“开阳网络文明志愿者”5人,评选第二届文明家庭5户、文明校园3所、新时代好少年6人、最美志愿者10人,荣获市级“新时代好少年”称号3名,选树“星级文明户”759户。
 
 
图为:林下食用菌种植基地

  做好农民增收文章 突出乡村发展优势转化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提高群众劳动技能下功夫,抓实村民的业务提升培训,为村民发展“增餐”赋能。

  摸清底数,聚焦资源抓关键。依托乡(镇、街道)人社部门及村居劳动保障协理员力量,建立定期跟踪劳动力基本情况机制,实时掌握关注劳动力(建档立卡脱贫劳动力、易地搬迁劳动力、监测户劳动力等)基本情况。整合各类资源,提高村民劳动技能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

  “内外”兼修,技能培训提能力。做好就业地脱贫劳动力及就业脱贫人员的就业稳岗,通过回访开展就业服务,了解脱贫劳动力的工作情况,并将联系和核查结果记入劳动力台账,完善劳动力工作台账动态管理。依托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班,力开设企业订单培训、定岗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等,切实提高培训后就业率。

  “点面”结合,围绕产业促增收。主攻“一果、一茶、一菜、一菌、一药、一竹”六大特色产业,逐步改变“多而杂、小而全、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突出”的格局,科学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产销对接机制,推动农业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打造出“一乡一品、一品一业”的产业品牌,让产业发展实现惠农增收。

  做好基层振兴文章 全力推进农村全面发展

  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推动农村发展的突破点和支撑点,聚焦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加快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奋力描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聚焦文化振兴。依托民族风情,打造民族文化名片。丰富活动载体,在高寨乡开展斗牛节、杀鱼节,南江乡、禾丰乡开展“三月三”“六月六”歌会,满足民众生活。保护传统村落,打造水东文化名片。挖掘水东土司文化潜力,以禾丰乡马头寨马头村传统村落房屋、鼓楼等传统建筑独特优势,整合资金对马头寨古建筑群防雷、保护抢修、朝阳寺正殿抢修、污水处理、传统村落等工程修护维修,助力水东文化发展。利用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名片。充分利用楠木渡镇茶山观、花梨镇落旺河等红色文化基地,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依托自然环境,打造农耕文化名片。结合农业产业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传承农耕生态文化魅力的新景点。促进农旅结合,使农业“接二连三”让农村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聚焦人才振兴。加大人才引进、培养与激励的力度,以产业链聚集人才链,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石。采取公开招聘、签约引进等方式,每年从省内外招引紧缺实用型人才到事业单位和农业企业任职,采取跟岗锻炼、定向委培、实地考察等方式,大力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创建本地“乡贤数据库”,登记造册、立卡建档,打造“乡贤人才集聚”工程。采取“干部驻乡、市民下乡、民工返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五乡工程”建设,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盘活农村各种人才要素,全力推动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聚焦生态振兴。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住房、污水、环境、户厕等改善试点人居环境,实施污水管网改造和污水集中处理设备等“三清一改”“两拆三化”项目。强化农村综合环境整治。采用“增绿、添彩、造景”方式,着力提升乡村绿化美化质量,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大改善”。实现村庄干净整洁,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达100%、污水集中处理达100%的目前。以农村公路、乡村串户路等村民道路和群众房前屋后为重点,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整脏治乱等行动,着力建设舒适宜居的和美乡村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杨刚)

[责任编辑:邓娴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