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四权改革”激活村集体经济-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黔南州“四权改革”激活村集体经济

2023-07-24 11:09:04  来源:贵州日报

赋予身份权 放活经营权 下放审批权 规范分配权

黔南州“四权改革”激活村集体经济

  “新引进的茶籽油项目盘活了村里的闲置资产,但由于加工厂的设计规划一直定不下来,导致经营生产许可证迟迟未能办理,厂子无法正常生产经营,急啊。”连日来,龙里县洗马镇羊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仁宏每天在村里忙前忙后。

  联系到相关职能部门下村指导后,李仁宏立即召集村级合作社监事、茶籽油加工厂负责人、群众股民代表,一同到项目选址地商讨建设规划。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共同为项目建设出主意想办法。

  “意见建议很实在,我们会尽快根据大家的想法,把厂房规划图设计出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投入,办好生产许可证、开展生产经营。”茶籽油加工厂负责人姜金仲现场表态。

  姜金仲的话让李仁宏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羊昌村经济底子薄,2019年村集体经济仅19万元,处于全州平均线以下。”李仁宏不想一直垫底,项目尽快落地,村集体经济发展也就有了支撑。

  实现全体村民共同富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基础。羊昌村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抓实黔南州为支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创新实施的赋予身份权、放活经营权、下放项目审批权、规范分配权的“四权改革”,用好用活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成果,通过村党组织领办的股份经济合作社,赋予村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地位和经营管理农村集体“三资”权利,激活了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四权改革’给予我们法人身份,让我们放手经营、盘活资产。村里的山、水、林、草因‘四权改革’有了商品属性、市场属性、金融属性,村经济组织摇身一变成为经济实体。”李仁宏认为。

  思路一变天地宽。羊昌村将政策红利用到实处,变“单一经营”为“多元发展”,陆续建起菜油、辣椒、大米等加工厂,面向全镇提供社会化耕种服务,村集体、企业、村民形成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乡村聚集,黔南州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建强农村基层组织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针对村级农业产业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不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经济基础薄弱等实际,大力实施赋予身份权、放活经营权、下放项目审批权、规范分配权的“四权改革”,着力让村集体经济“实起来”、经营方式“活起来”、村集体“强起来”、群众“富起来”。

  今年5月,都匀市小围寨街道马尾村村干部联合都匀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等职能部门对村里的《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进行修改,明确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份额为——群众分红不少于50%,公积金提取不少于20%,公益金不高于10%,村干部可享受当年村集体经济收益10%至30%的绩效奖励。

  “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既要发展好村集体经济,又要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利益和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马尾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金发华说,“明确收益分配权后,‘少数获利’变‘共同受益’,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该村党总支组织委员郭昌蓉获得奖励资金后说,如今干事创业更有干劲和冲劲了;常年在深圳发展的村民刘红林积极回乡创业,在全市推广高粱种植2万亩,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在福泉市,当地坚持试点先行,积极探索“产权运营型”“资产经营型”“生产加工型”“农旅融合型”“综合服务型”5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着力破解集体经济增收难题,推动集体经济从传统型、单一型向企业化、市场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市已创建省级示范社26个、市级示范社42个,投入中央和省级资金2580万元,扶持26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实体化市场化运营覆盖率100%。

  以“四权改革”破题开路,黔南州正不断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激发农村改革发展活力。截至今年5月,全州已整合资金8.7亿元、各类项目479个。2022年,全州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4.35亿元,收入百万元以上的村85个,村集体经济焕发新活力,推进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优势日趋凸显。(记者 华姝)

[责任编辑:吴雨 王雪松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