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立法推动民族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关岭:立法推动民族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3-06-27 18:03:50  来源:关岭县融媒体中心

  民族医药是我国重要的卫生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具有潜在的经济资源和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为了鼓励、支持、保护民族医药传承、发展,发掘民族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医药人才,促进民族医药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民族地方立法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引领和推导作用,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2023年2月10日,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医药发展条例》,并按地方立法程序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5月23日,贵州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省人大民族宗教委员会作关于《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医药发展条例》审议结果的报告。5月25日,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通过,《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医药发展条例》将于2023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医药发展条例》结合关岭自治县实际,就民族医药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和民族医药研究、民族药材发展与利用等作出针对性规定,明确了关岭自治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民族医医疗机构、民族医药从业人员等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条例》获表决批准,对于充分利用自治县保护民族民间医药资源、传承和发展民族医药文化、促进关岭民族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好风凭借力,资源再腾飞。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贵州省人大常委会也出台《贵州省中医药条例》。关岭自治县抢抓中医药发展、国发2号文件实施和贵州省委改革办将关岭作为“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的机遇,把中药材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深入挖掘关岭丰厚的道地药材资源底蕴,大力发展民族医药,助力关岭自治县中药材市场做大做强,推动全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岭气候立体、水热同季,是野生道地药材生长的绝佳之地,全县共有中药民族药1600余种,其中贵州道地、名贵、大宗特色中药材500余种,列入国家药典药材300余种,是桔梗、杜仲、天麻等中药材的原产区域之一。关岭民间中医药文化传承历久弥新,常年有2万余人在全国各地行医卖药,自发形成了花江镇、岗乌镇、百合街道办民间药市3个。进入“十四五”时期,作为“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贵州省20个乡村振兴夯实基础县”之一,关岭县委、县政府锚定目标、立足优势,积极融入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发展战略,将中医药作为乡村振兴主导产业,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万户药农、千家药商、百家药企、百亿产值、十亿税收”的发展目标,建成道地药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样板区、西南地区道地药材口岸交易样板区、泛黄果树大旅游圈康养样板区,真正把中医药产业打造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目前,关岭自治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15万亩,主要种植花椒、生姜、何首乌、天门冬等20余个品种,年产量7万吨以上,据统计,该县仍有20余万亩土地可用于中药材种植,“小药材”成就“大产业”基础扎实。

  近年来,关岭自治县抓坚持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全力推动中医药产业链条提档升级,真正实现“一业兴、百业旺”。目前关岭县建成优质种源繁育中心、中药材饮片加工及仓储物流配送中心、云贵高原道地药材关岭集散中心、第三方检测中心,和医养一体化中心,五个中心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形成了“道地药材标准化种植、生产加工、交易集散、康养旅游等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带动全县3万户以上农户持续增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日益凸显。

  下一步,关岭自治县将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以及产业现状出发,深入推进全县中药材产业向标准化、产业化、效益化方向发展,把中药材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绿。(张立)

[责任编辑:汪强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