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感恩茶”种成“黄金芽” ——“白叶一号”茶苗捐赠帮扶的贵州故事

2022-04-30 08:44:38  来源: 贵州日报

“感恩茶”种成“黄金芽”

——“白叶一号”茶苗捐赠帮扶的贵州故事

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白叶一号”基地全貌。 陈正党 摄(贵州图片库发)

  一场春雨过后,位于武陵山脉海拔1300多米的沿河自治县中寨茶海基地,嫩绿吐舌的“白叶一号”新芽,吸吮着雨露恣意生长。村民们背着竹篓穿梭其间,手指翻飞,不时传来悦耳笑声。

  “‘白叶一号’青又青,长在茶山绿茵茵。采得茶叶来喝起,凉在口中甜在心。现在政策真是好,永远不忘党的恩。”4月28日中午,阳光正好,普安县地瓜镇白茶基地,茶农徐科珍带头唱起了自编山歌,动人心弦。

  满目青山翠,新茶满园芳。在雷公山下的雷山县大塘镇也宜村“白叶一号”种植基地里,村民胡英和20余名老乡一道正在除草。“今年我们采摘明前茶茶青的收入,高的每斤能有100多元。”胡英眼里掩不住喜悦。

  4年前,一批名叫“白叶一号”的茶苗,从浙江安吉县来到千里之外的贵州。如今,在普安、沿河、雷山3县“安家”的“白叶一号”喜见成效,“感恩茶”种成了“黄金芽”,山绿、民富、茶飘香。从“战贫”到“脱贫”,再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贵州大地上演着“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精彩故事,谱写着乡村振兴的美丽篇章。

  “一片叶子”的深情——

  “扶贫苗”跨越山海落户贵州

  故事从一封信开始。

  靠海的那一边。2018年4月,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20名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黄杜村种植白茶致富情况,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白叶一号”,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批示:“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这句话讲得很好。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

  依山的这一头。地处祖国西南的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全省上下鏖战正酣。彼时的贵州,到2017年底尚有贫困人口280万人,贫困发生率7.75%。如何加快脱贫步伐,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发展产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贵州正苦苦探索不断破题。

  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贵州积极主动联系和多次对接,积极配合原国务院扶贫办、中茶所、黄杜村等实地走访,成功争取“白叶一号”捐赠茶苗在我省普安县地瓜镇、白沙乡,沿河自治县中寨镇和雷山县大塘镇,原种植面积4200亩,覆盖16个村(社区)。

  机遇千载难逢。普安县获赠“白叶一号”茶苗2000亩,茶园被命名为“白叶一号”感恩茶园,分别在地瓜镇屯上村连片实施1500亩、白沙乡卡塘村连片实施500亩。

  “还记得,当满载‘白叶一号’茶苗的冷藏车抵达普安,我们都沸腾了。”普安县茶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廉建宏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内心仍然十分激动。

  2018年10月22日上午,“白叶一号”扶贫苗全国首种仪式在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乌龙山举行。

  落地有声。首种仪式上,时任屯上村党支部书记李贺成、黄杜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一起种下了第一株茶苗。种下的不仅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深情厚谊,更是西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美好愿景。

  紧锣密鼓。普安县在首种之后一个月内,全面完成2000亩茶苗种植任务。

  山海情谊一线牵。作为我省最后脱贫的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沿河自治县,获赠“白叶一号”360万株1200亩。2018年7月15日,黄杜村与沿河中寨镇正式签订捐赠协议。

  这年秋天,360万株“白叶一号”在中寨大宅村、志强村、三会溪村“安家”,成活率达95%、利益联结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81户1582人。

  雷山是我省获赠“白叶一号”的第三个县,300万株,可建1000亩。

  大塘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晏红伟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小插曲:2019年10月就要下苗了,但是9月初还没找到合适的基地选址,大伙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根据白茶生长习性调整方向,大塘镇迅速将目标锁定在产业匮乏的高岩村、也宜村和小河村。

  “这三个选址的生态气候、海拔、温度、湿度、土壤等各类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可以种植白茶!”9月上旬,当接到盛阿伟的电话时,大塘镇干群十分欣喜。

  说干就干。整地、基础设施建设、种植……从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千亩“感恩茶”示范基地全部建成,涉及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县政府自筹资金及企业社会资金总计600余万元。“300万株茶苗真是为大塘送来了‘及时雨’,以产业造血破除贫困。”雷山县茶叶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李胜康说。

  “白叶一号”是从东飞向西的一片叶子。承载着一份浩荡党恩和浓浓深情,跨越山海,温暖而来。

  “一片叶子”的力量——

  “摇钱树”改写贫困历史

  4月28日,记者走进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干净整洁的通村公路边,一块写有“感恩茶园 生态屯上”的石碑十分醒目。“曾经村里都是泥巴路。自从‘白叶一号’来了,大家不仅发展产业信心百倍,改变村容村貌也干劲十足。”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党支部书记孔令金说。

  今年48岁的徐科珍,是屯上村半坡组的村民。自2018年“白叶一号”落户屯上村,她便一直在茶园里务工,除草、施肥、采茶样样都干。“有了这片茶园,日子过得舒服多了,我们家每年增收1万多哩!盖起了新房子,还买了车。”徐科珍脸上洋溢着幸福。

  像徐科珍一样,因茶增收的还有不少。在普安,“白叶一号”感恩茶园覆盖10个村(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862户2577人。

  “荒山变茶山、贫困户变茶农、山区变景区”,“白叶一号”扎根普安的成功实践,成为贵州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茶产业提质升级的生动写照。

  为确保“白叶一号”在我省落地见效,贵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高位推进、高效推动“白叶一号”白茶工作顺利开展。2018年10月,我省成立了“白叶一号”工作专班,联动省扶贫办、省农业农村厅、贵州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专家组建“白叶一号”专家服务团,定期赴“白叶一号”基地开展技术指导,集中资源,全力打造“感恩茶园”和脱贫攻坚示范基地。

  中寨镇地处沿河自治县西南部,距县城87公里,“地无三尺平”,常年云雾缭绕,是沿河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以前,当地农民多在小块坡地种植玉米等作物,当地老百姓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志强村党支部书记张勇告诉记者,当时志强村贫困发生率42.5%,莫说产业,进村都只有一条毛路,就别说经济来源了,为了生计,年轻人尽数走出山村,只留下了老人和孩子。

  “我们家全靠‘白叶一号’,要是没有它,我就得外出打工,三个孩子的学业就会受影响,这茶树是我们家的‘读书茶’‘脱贫茶’和‘感恩茶’。”在三会溪村的茶山上,记者遇到了茶农秦礼文。

  秦礼文说,茶园管护,这活不算累,既能照顾家庭,还能每月准时拿到2000元,日子过得越来越甜。

  “‘白叶一号’不是富了几个大户,而是带富了广大农民。”中寨镇党委副书记杨勇说,中寨以“白叶一号”茶产业为引擎,全力铺就脱贫致富路。

  “一片叶子”的力量,带来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

  雷山县大塘镇高岩村,地处密林环绕与岩石夹杂中,由于缺乏致富产业,全村三分之二人口外出务工。得益于“白叶一号”茶园,如今全村产业实现了“零的突破”。

  “有生之年,见证了党和国家对我们农民的亲切关怀,贫穷被赶跑了,现在还给村里找到了最适合的产业,年轻人回来了,家乡发展就保住了根。”谈起变化,高岩村老村干杨通书竖起了大拇指。

  雷山县通过“以工代赈”、吸纳就业等方式,组织脱贫户与易地搬迁群众就业务工。2021年,“白叶一号”管护及配套设施建设带动农户1000余人次,实现就地就业50余人。

  就在这个春天,雷山县千亩“白叶一号”迎来初采期,第一期约有1000斤白茶采摘下树,茶青产值约10万余元,“白叶一号”茶园经济效益初步显现。

  “一片叶子”的传奇——

  巩固脱贫成果效应日益凸显

  “我家承包6亩茶园,一天要采茶青25斤左右,可以收入2000元左右,真的不错!”沿河自治县中寨镇三会溪村村民马再国说,春茶采摘后,以80元一斤的价格卖给加工企业,经济收入更宽裕。

  目前,中寨镇“白叶一号”种植面积已达5350亩,一片片茶叶逐渐“成年”长成“黄金芽”,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今年年初,中寨镇积极探索将全镇5000余亩“白叶一号”茶园以每亩300元“返租倒包”给农户,农户通过承包茶园变成“茶老板”,纷纷给自己打工,收入持续提高。

  在“返租倒包”中,该镇引进两家企业负责茶青收购和加工,并与茶农签订每斤70元茶青保底收购价。同时成立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沿顶旅业有限公司,并号召全镇15个村(社区)以及个人,把闲置的资金入股到公司,盈利后再按入股资金比例分红。

  截至4月24日,该公司共收购茶青25551斤,营业额百万余元,以预售和网络销售在微信或抖音平台,以每斤480元价格销售,净赚9万多元。

  中寨镇党委书记刘毅说,下一步将继续做强、做优“返租倒包”模式,在盘活集体资源的同时,让“白叶一号”走出深山,造福一方百姓。

  茶叶种出来,更要卖出去。普安县与浙茶集团携手合作投入2.8亿元,共同打造了浙茶集团普安“白叶一号”茶产业园,明确将普安作为浙茶集团在西部地区进行名优茶加工的基地。

  “浙茶集团为我们带来了先进的茶叶加工技术,同时还为‘白叶一号’解决了‘有产品无品牌’的问题。”贵州普安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仕洪说。

  作为古茶树之乡的普安,茶树资源丰富,去年,开展了“白叶一号”感恩茶园套种“四球古茶”树苗工作。通过套种,逐步实现茶产业短期有收益、长期大发展,不断夯实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的基础,确保生态茶园建设取得实效。

  目前,普安白茶种植面积已扩种至1.3万亩。全县以建设“白叶一号”感恩茶园为示范,引领普安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将茶产业打造成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在雷山县全都茶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乌开工业园区白茶加工厂内,茶叶自动化生产线上,风选机正在将残次品“吹”选出来,精品茶在烘干和提香后进行分装、打包,销往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一带。

  大塘镇副镇长李进喜表示,将不断整合社会资本,延长产业链,加快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拓宽雷山“白叶一号”销路,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数据印证成果,全省“白叶一号”捐赠茶苗种植项目覆盖脱贫户1446户4980人,脱贫劳动力通过参与基地管护、劳动务工等方式增收约247.3万元。

  省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处处长王晓峰介绍,目前茶苗整体长势良好,今年已采摘茶青2.72万斤,产值约97.1万元,“白叶一号”巩固脱贫成果效应日益凸显。

  春天里,“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故事正在续写……(记者 赵勇军 金忠秀 吴采丽 梁瀚泽)

[责任编辑: 刘昌馀 黄勇]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1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