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黔行40年·毕节篇
↑晨曦中的毕节。(罗仕华 摄)
毕节
位于贵州省西北部
乌蒙山腹地
国土面积2.69万平方公里
户籍人口920多万人
↑毕节新貌。(裴建光 摄)
毕节
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区
为破解“人民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三大难题
1988年6月
国务院批复成立“毕节试验区”
毕节蜕变之路
由此开启
↑薄雾笼罩下的毕节新城。(来源:毕节市人民政府网)
【交通,越变越方便】
2013年
飞雄机场正式通航
结束了毕节没有航空的历史
目前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等23个城市航线
↑金沙大桥。(靳贵宇 摄)
绵延起伏的群山中
一条条大道穿山越岭
2015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
杭瑞、厦蓉等高速公路和成贵、隆黄等铁路贯穿境内
铁路通车里程413公里
↑鸭池河大桥。(聂宗荣 摄)
【环境,越变越美】
站在赫章县海雀村最高峰罩子山顶放眼望去
上万亩华山松铺山盖岭
耳畔鸟鸣声声、松涛阵阵
绿树间,一幢幢小青瓦、白粉墙
让这个海拔2300米小村有了亮色
↑海雀村。(来源:多彩贵州网)
30多年前
海雀村森林覆盖率不足5%,
现在,已超过80%
这是老支书文朝荣带领村民
战天斗地植树造林决战贫困写下的绿色传奇
这是毕节生态蜕变的缩影
↑绿色毕节。(史开心 摄)
苦干实干加油干
一届接着一届干
毕节脆弱的生态逐渐修复
森林覆盖率升至52.81%
累计治理石漠化1367.9平方公里
治理水土流失近9000平方公里
↑百里杜鹃。(毕节市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的毕节
春天
百里杜鹃,竞相怒放
漫山遍野,千姿百态
四海八荒难得一见
被誉为“地球彩带,世界花园”
↑百草坪。(罗园 摄)
盛夏
行驶在威宁白草坪
你可以欣赏
碧草蓝天
磅礴乌蒙
千里绿场
↑赫章韭菜坪。(来源:毕节市人民政府网)
初秋
在贵州最高峰——韭菜坪
看山花烂漫
听微风徐徐
↑草海黑颈鹤。(毕节市艺术摄影协会供图)
冬季
在草海
可以欣赏到世界上唯一的高原黑颈鹤
这里也是
丹顶鹤、白鹳等155种鸟类
越冬地和迁徙中转站
↑织金洞银雨宫。(聂宗荣 摄)
还有织金洞、百里画廊、九洞天……
它们已成为毕节的旅游名片
↑黔西县新仁乡乌江源百里画廊。(佘国雄 摄)
2017年
毕节累计接待游客944.2万人次
森林旅游收入65.9亿元
发展林下经济面积150万亩
实现产值34亿元
守护“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
↑黔西林泉镇海子村农民新居。(陈颖 摄)
【日子,越变越火红】
昔日住在深山林
人背马驮路难行
易地搬迁政策好
党的关怀惠万民
毕节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28.5万人离开深山区、石山区
搬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
↑黔西县新仁乡化屋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龚小勇 摄)
838个贫困村出列
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94万
贫困发生率从56%下降到8.8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从218元增加到27320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从81元增加到8473元
↑威宁百草坪。(罗园 摄)
毕节
依托自身独特的自然环境气候
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产业
成为“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
“中国竹荪之乡”
“中国天麻之乡”
“中国皱椒之乡”
“中国核桃之乡”
......
↑黔西县甘棠镇大寨村蔬菜大棚。(来源:毕节市人民政府网)
高高的乌蒙山巅,大风车吞风吐电
深切的乌江峡谷,长堤锁水龙
飞机腾空而起,汽车穿山越壑
城市展露新颜,乡村秀美如画
……
这个曾经“鸡鸣,三省应;人行,三省难”的地方
而今早已沧桑巨变
↑七星关区大兰村。(聂宗荣 摄)
不变的是
一代又一代干部群众
继承和发扬的“毕节精神”
“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
让这块曾被联合国专家称为“不宜人居”的土地上
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脱贫奔小康之路
上下同欲,内外同心
毕节的小康梦一定能够实现
↑云霞荡舟。(罗仕华 摄)
---------------------------
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文案:邓娴